「杨生青花紫石砚歌」李贺

yang sheng qing hua zi shi yan ge

「杨生青花紫石砚歌」
端州石工巧如神,踏天磨刀割紫云​。
傭刓抱水含满唇,暗洒苌弘冷血痕。
纱帷昼暖墨花春,轻沤漂沫松麝薰​。
干腻薄重立脚匀,数寸光秋无日昏。
圆毫促点声静新:孔砚宽硕何足云!

李贺

赏析:

这首诗作于唐代,作者李贺在诗中热情讴歌端州砚石的精美,赞颂端州石工的高超技艺。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采石、制砚的情景,并刻画了青花紫石砚的精美特质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砚石的独特魅力,更寄寓了诗人对艺术与文化的独特审美情趣。

第一联:“端州石工巧如神,踏天磨刀割紫云。”
端州石工的手艺精妙绝伦,磨刀采石如同踏上青天割裂紫云。 诗歌开篇便盛赞端州石工技艺之高超,认为他们的巧技堪比神工。随后,诗人用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工人采石的场景:他们在岩穴深处劳作,水面倒映着岩石,使其仿若天幕,而工人手中的工具则像是割裂云彩的利刃,展现出极具浪漫色彩的画面。

第二联:“傭刓抱水含满唇,暗洒苌弘冷血痕。”
砚台削磨均匀,注入清水,宛若饱满的嘴唇,砚台的青花隐约浮现,如同苌弘的碧血痕迹。 这一联描绘了砚台的雕琢过程及其精美的青花纹理。“傭刓”意指石块经过精心雕琢,形态规整,而“抱水”则说明砚石吸水性能极佳。砚台上的青花纹路,如同传说中苌弘死后凝成的碧血,赋予砚石一种神秘而悲壮的美感。

第三联:“纱帷昼暖墨花春,轻沤漂沫松麝薰。”
纱帐之中白昼暖意融融,墨花流转如春意盎然,轻盈的墨泡浮动,弥漫着松烟和麝香的芳香。 这一联展现了砚台在使用时的美妙情境。温暖的书房中,研墨的过程仿佛让春意在墨池中荡漾,而漂浮的墨沫则散发着松烟与麝香的幽香,烘托出砚台易发墨、墨色清润的特点。

第四联:“干腻薄重立脚匀,数寸光秋无日昏。”
砚石干爽细腻,质地坚实稳重,放置平稳,小小砚台光洁如秋日澄澈的天空。 这一联描述了砚石的质感与色泽。“干腻”说明砚石既不渗水又细润光洁,“薄重”表明砚体虽薄却沉稳,品质极佳。砚石表面光滑透亮,如同秋日晴空一般澄澈无瑕,进一步展现其高雅之美。

第五联:“圆毫促点声静新:孔砚宽硕何足云!”
笔锋圆润饱满,落笔轻盈无声,写字清新流畅;那笨重的孔砚又有什么值得称道呢? 诗人借砚石的优劣对比,进一步突出端州青花紫石砚的卓越之处。此句不仅强调砚台不会伤笔毫,使笔墨顺畅流利,同时以孔子的尼山砚作对比,讽刺其虽有盛名却不实用,从而再次突出端州砚的珍贵与优越。

整体赏析:

这首诗从多个角度描绘端州青花紫石砚的精美,既写石工的巧夺天工,又刻画砚石的质地、花纹、发墨性能和使用感受。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,将采石工人的劳动描绘得如神话般壮丽,将砚石的青花比作“苌弘冷血痕”,赋予砚石深厚的文化意蕴。诗中还融入了书房试墨的场景,使整首诗更具层次感。此外,诗人通过对尼山砚的对比,巧妙地突出了端砚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。

写作特点:

  1. 奇特的想象与比喻:诗人以“踏天磨刀割紫云”形容采石,如神话般瑰丽;用“苌弘冷血痕”比喻青花纹理,赋予砚石悲壮的历史感。
  2. 层次分明的描写:从采石、雕琢到试墨、使用,层层递进,使端砚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  3. 工整的对仗与音韵之美:全诗对仗工稳,音律和谐,如“干腻薄重立脚匀,数寸光秋无日昏”对偶精准,读来朗朗上口。
  4. 对比手法的运用:以端砚对比尼山砚,既突出了前者的优越性,也暗含了诗人对“徒有虚名”之物的批判。

启示:

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端州青花紫石砚的精美,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文房器物的独特审美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巧妙的比喻,将一方砚台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,展现出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。这启示我们,在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中,真正的美不仅来自外在形态,更源于其实用性与历史价值的融合。同时,诗人对砚石的极致追求,也反映了古代匠人精神与精湛技艺,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。

关于诗人:

Li He

李贺(约790 - 约817),字长吉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“长吉体”诗歌的开创者,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牡丹」薛涛
mu dan xue tao

「牡丹」薛涛

「牡丹」去春零落暮春时,泪湿红笺怨别离。常恐便同巫峡散,因何重有武陵期?传情每向馨香得,不语还应彼此知。只欲栏边安枕席,夜深闲共说相思。 薛涛 释义:

Next
「早雁」杜牧
zao yan du mu

「早雁」杜牧

「早雁」金河秋半虏弦开,云外惊飞四散哀。仙掌月明孤影过,长门灯暗数声来。须知胡骑纷纷在,岂逐春风一一回。莫厌潇湘少人处,水多菰米岸莓苔​。 杜牧 赏析: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