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夕次盱眙县」
韦应物
落帆逗淮镇,停舫临孤驿。
浩浩风起波,冥冥日沈夕。
人归山郭暗,雁下芦洲白。
独夜忆秦关,听钟未眠客。
赏析:
这首诗作于诗人赴任苏州刺史途中。途经江苏盱眙县时,傍晚靠岸投宿,目睹暮色苍茫、万籁俱寂的景象,引发内心深切的思乡之情。全诗通过细致描写旅途所见景象,融入羁旅孤独与故乡思念的情绪,情景交融,韵味深远。
第一联:“落帆逗淮镇,停舫临孤驿。”
在淮河边的盱眙县卸下帆船,停靠在一处孤零的驿站。
首联点明地理位置与停留状态。“孤驿”不仅描写环境之寂,也映射诗人心境之孤,旅途的孤寂之情由景入情,自然流露。
第二联:“浩浩风起波,冥冥日沈夕。”
江面上风起浪涌,远方暮霭沉沉,夕阳缓缓沉落。
颔联描绘傍晚江边苍茫景象,大风掀起江浪,光线渐暗,空间开阔、意象深沉,表现旅途中苍凉与迷茫的情绪。
第三联:“人归山郭暗,雁下芦洲白。”
山村中人们已归家,天色昏暗;远处白茫茫的芦洲上,大雁纷纷栖落。
此联由远而近收视线,写人归雁宿之景,静中有动,动中带静,更显诗人旅途中孤独无依。万物归宿反衬“我”的无归处。
第四联:“独夜忆秦关,听钟未眠客。”
孤寂的夜晚,我思念遥远的长安;远处寺庙的钟声响起,我辗转反侧,难以入眠。
结联以“忆”字承接思乡情绪,诗人自言“未眠客”,以夜钟声反衬心中寂寥,情感波动至高潮,羁旅之苦与乡思之深合而为一。
整体赏析:
这首诗采用白描手法,语言清淡朴素,却意境苍茫深远。首联写船停驿站,点出停宿地点,也铺垫孤寂气氛。次联描写暮色苍茫的江景,环境愈发寂寥,情绪愈发低沉。颈联描写人归雁宿的画面,衬托诗人孤独无依的处境。而结联则在夜深时刻抒发浓烈的思乡之情,将静夜与乡思自然交融,情感如水般缓缓流淌。全诗无一“愁”字,却字字是愁,写尽旅途中孤寂之心与归乡之思。
写作特点:
全诗以“孤”字为情绪线索,通过“孤驿”“冥冥”“郭暗”等意象营造幽远寂寞之境,进而引发思乡之情。语言自然清新,无雕饰之痕;用笔简约而意蕴丰厚。由远及近、由景及情,结构自然流畅,展现了白居易白描写景、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。
启示:
这首诗将一次寻常的旅途投宿升华为人生孤旅与思乡之感的寄托,启示我们即使在平凡之境中,也能捕捉深层的情感与人性之美。诗人以清浅之语写沉重之情,告诉我们情感表达贵在真实,而诗意往往藏于细节与平常之中。
关于诗人:
韦应物(约737 - 786),京兆长安人。青年以三卫郎事唐玄宗,任侠使气,狂放不羁。安史之乱后,开始静心读书,应举中进士。其诗集有《韦苏州集》,内容包括关心民间疾苦、表达忤时愤世、描写田园景物等,其中以描写田园景物者最为有名,尤为后人传唱不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