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」
李白
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
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。
赏析:
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,李白得知好友王昌龄因“小节不慎”而被贬谪至龙标(今湖南黔阳),心中愤慨又惋惜,特作此诗以寄托自己的思念与慰问。王昌龄以七绝见长,文名甚盛,但仕途坎坷,此次左迁更显不公。李白借助景物和明月,传达自己对友人的深厚情谊,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。
第一联:“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”
杨花飘零,杜鹃悲啼,听闻你被贬龙标,途经五溪的荒远之地。
诗人通过杨花凋落、杜鹃啼鸣的意象,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,以景托情,隐含对友人遭贬的惋惜与不平。同时,“五溪”象征着遥远偏僻的贬所,进一步突出了王昌龄谪居的艰辛,也折射出诗人对官场沉浮的不满。
第二联:“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君直到夜郎西。”
我把满腔愁绪托付给皎洁的明月,让它伴随你直至夜郎以西。
诗人以拟人化手法赋予明月情感,使其成为寄托思念的媒介。明月无远弗届,象征着诗人与友人心灵的共鸣,即便相隔千里,友情依然可以跨越时空。诗句流露出李白深切的关怀,也带有对友人仕途受挫的同情与慰藉。
整体赏析:
这首诗构思巧妙,借景抒情,情感真挚。首句以暮春景色渲染悲凉氛围,次句通过“五溪”这一地名突显贬谪之路的遥远,奠定全诗感情基调。后两句则借助明月,赋予其超越现实的象征意义,让思念突破时空阻隔,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、不拘一格的情感表达方式。全诗虽短,却意境深远,既是对友人的深切关怀,也隐含着诗人对仕途浮沉的无奈感叹。
写作特点:
- 借景抒情,情景交融:诗人通过杨花飘落、杜鹃哀啼,渲染凄凉氛围,使情感更加深沉含蓄。
- 意象鲜明,富有象征意味:“明月”不仅是自然景物,更是诗人思念的载体,突破现实界限,赋予诗歌更深远的意境。
- 用典自然,增强诗意:“夜郎”典故与历史相呼应,暗示王昌龄被贬之地的偏远荒凉,也隐含对封建官场的不满。
- 语言简练,含蓄深远:全诗仅二十字,情感却层层递进,言简意深,充满艺术感染力。
启示:
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,也揭示了人生浮沉的无常。诗人借助明月寄托愁思,传达了即使身处逆境,仍然可以心系挚友、不改真情的可贵精神。这启示我们,在现实生活中,无论距离如何遥远,情谊都可以跨越时空,只要心存真挚,友谊便不会因境遇的改变而褪色。
关于诗人:
李白(701 - 762)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座之一,而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李白。李白将中国的古典诗歌,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顶峰,并以卓越的成就影响了古今中外一代代优秀文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