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唐多令 · 惜别」吴文英

tang duo ling · xi bie

「唐多令 · 惜别」
何处合成愁。离人心上秋。
纵芭蕉不雨也飕飕。
都道晚凉天气好,有明月、怕登楼。
年事梦中休。花空烟水流。
燕辞归、客尚淹留。
垂柳不萦裙带住。漫长是、系行舟。

吴文英

赏析:

这首作品作于吴文英羁旅他乡、思念远人之时,是一首以秋景写离愁的佳作。全词以“离人心上秋”为线索,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摹,层层映衬出词人深重的羁旅离思与生命迟暮的哀感,情景交融,哀而不怨,哀而弥深。

第一段:“何处合成愁。离人心上秋。纵芭蕉不雨也飕飕。都道晚凉天气好,有明月、怕登楼。”
愁是从何而来?正是这离别人的心头添了一重秋。即便没有秋雨,芭蕉叶也被风吹得飒飒作响。人们都说晚凉天气宜人,可我却怕登楼见月。
起笔即以设问开篇,语意新巧,“何处合成愁?离人心上秋。”一句宛如谜语揭面,既从文字结构拆合“愁”字,又点出主旨“离愁”,妙语天成。“芭蕉不雨也飕飕”,写的是风而非雨,却用雨后的蕉声为背景,声色俱凄,更添清冷气氛。众人爱赏明月清凉,而词人却“怕登楼”,月光太冷太亮,反衬其孤独落寞。以人所共赏反写内心愁绪,倍显反差之苦。

第二段:“年事梦中休。花空烟水流。燕辞归、客尚淹留。垂柳不萦裙带住。漫长是、系行舟。”
往事如梦,不堪回首;青春如空花散落,似烟水东流。燕子已归乡,而我仍滞留他乡。垂柳系不住她的裙带,却仿佛漫长地缠绕着我这孤舟。
“年事梦中休”,暗示人生如梦,不堪追忆。花谢烟水流,象征青春消逝、离情渐远。“燕辞归”点明季节转换,而“客尚淹留”正是词人身世写照。下文“垂柳”与“裙带”皆为惜别意象,柳丝既不能挽留伊人,又无力解脱羁旅之舟。“系”与“萦”二字富含情思,将离愁寄于柳意,语意缠绵,意象幽婉。

整体赏析:

全词宛如一幅秋日羁旅图,愁情由秋起,层层铺展。“愁”字始终贯穿词中,但从不直言,只借景寄情,通过芭蕉、明月、燕子、垂柳等意象,表达词人漂泊旅途中的孤寂和对远人、过往的眷恋。上片写夜登高楼、望月思人,下片转为回首往事、感叹年华,情绪由表入里,节奏渐沉。吴文英善于设喻用典,于写景中寓情,结构严密而情致曼妙,将一腔别愁托入秋声之中,婉转含蓄,回味无穷。

写作特点:

本词构思精巧,富于象征与暗示。首先是起笔以文字游戏入意,别开生面;其次,巧借自然意象传情达意,特别是以芭蕉风响、明月登楼、烟水落花、垂柳裙带,层层推进情绪,形成空间与时间的多重意境。词人巧用对比法,如“都道晚凉天气好”与“怕登楼”的心理反差,“燕辞归”与“客尚淹留”的人鸟对照,增强了词意的张力。同时,“漫长是、系行舟”一语含蓄而富诗意,写尽羁旅人身不由己的无奈。

启示:

这首词以婉转细腻的笔触,将离愁别绪寄托于秋日景色之中,体现了吴文英词中典型的婉约与幽深。它提醒我们,真正动人的情感往往不必直言,而是在不动声色的意象描绘中,缓缓流淌出情感的厚度。读这首词,我们也更能体会到:情之深,往往缘于身之孤、心之远。真正的诗词,是用岁月沉淀过的情怀与细节,唤醒每一个读者心中的共鸣与感慨。

关于诗人:

Wu Wen-ying

吴文英(约1202—1276后)​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号觉翁,南宋后期词人。庆元府鄞县(今浙江宁波)人。他的诗意象奇特浓密,且时空常转换跳跃,构成深微幽眇的词境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风入松 · 听风听雨过清明」吴文英
feng ru song · ting feng ting yu guo qing ming

「风入松 · 听风听雨过清明」吴文英

「风入松 ·

Next
「题临安邸」林升
ti lin an di

「题临安邸」林升

「题临安邸」山外青山楼外楼,西湖歌舞几时休?暖风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。 林升 赏析: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