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送孟浩然之广陵」
李白
故人西辞黄鹤楼, 烟花三月下扬州。
孤帆远影碧空尽, 惟见长江天际流。
赏析:
唐玄宗开元十三年(725年),李白从四川出峡,在湖北安陆居住十年,结识了隐居在襄阳鹿门山的孟浩然。这首诗正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东去扬州时所作。黄鹤楼位于武汉武昌区的江边,历来是游览胜地,而扬州(古称广陵)是唐代最繁华的都市之一。孟浩然此行正是顺长江东下,前往扬州游览,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友人。
第一联:“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”
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,在柳絮如烟、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。
诗的开头交代了送别的时间、地点和目的地,语句自然流畅,毫无雕饰。“烟花三月”不仅描绘了离别的季节,更渲染了江南春日的绮丽风光。江南三月,繁花似锦,孟浩然即将前往风光旖旎、热闹繁华的扬州,诗人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。
第二联: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惟见长江天际流。”
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,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。
后二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,巧妙地传达出依依惜别之情。诗人站在江边,目送孟浩然乘船远去,孤帆渐行渐远,最终消失在天地交汇之处,唯余长江奔腾不息。这一画面不仅表现出朋友远行的孤独感,更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,也衬托出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。
整体赏析:
全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展现了送别的惆怅和对友人远行的眷恋。前两句描绘送别的时间、地点与美景,后两句则通过目送孤帆远去的画面,营造出苍茫辽远的意境,使离别之情愈加深沉。诗歌虽短,却情景交融,意境悠远,充满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。
写作特点:
诗歌以白描手法写送别,却饱含深情,既有对友人远行的惜别,也寄托了诗人对扬州胜景的向往。诗中运用借景抒情、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,尤其是“孤帆远影”与“长江天际流”的画面,不仅营造出辽远苍茫的意境,还象征着人生旅途的漫漫无期。
启示:
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,更让人感受到人生中的离别之苦与相聚之欢。人生如长江流水,不断向前,无论亲友如何眷恋,总有分别之时。诗人以平静淡然的笔触书写离别,传达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,也暗示着人生聚散的无奈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,同样需要学会珍惜相聚的时光,并在分别后仍怀揣美好祝愿,坦然面对人生的流转。
关于诗人:
李白(701 - 762)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座之一,而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李白。李白将中国的古典诗歌,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顶峰,并以卓越的成就影响了古今中外一代代优秀文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