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四时田园杂兴 · 其三十一」范成大

si shi tian yuan za xing xxxi

「四时田园杂兴 · 其三十一」
昼出耘田夜绩麻,村庄儿女各当家。
童孙未解供耕织,也傍桑阴学种瓜。

范成大

赏析:

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,范成大退居苏州石湖故里之后。当时他远离官场,寄情山水田园,以诗文记录乡村生活。《四时田园杂兴》为其代表作之一,共六十首,分春夏秋冬四卷,每卷十五首,真实细腻地反映了南宋农村四季景象与百姓生活状况。本篇为第三十一首,描绘的是夏日村庄的劳动生活场景,笔调清新,蕴含浓浓的生活气息与人文温度。

第一联:“昼出耘田夜绩麻,村庄儿女各当家。”
白天出门在田间锄草劳作,晚上则在家纺线绩麻,村里的男女老少各司其职,各自操持家务。
这一联展现的是村庄人家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的劳动节奏,白昼在田间劳作,夜晚则转为家庭手工劳动,农村家庭的生活井然有序。男女各有分工,生活节奏紧凑而朴实,诗中所传递的,是劳动人民勤恳踏实、自食其力的生活态度,也流露出诗人对农村自给自足生活的赞美与欣赏。

第二联:“童孙未解供耕织,也傍桑阴学种瓜。”
年幼的孙儿还不懂得种田织布,也在桑树荫下学着栽种瓜苗。
这一联则从儿童视角切入,在整体劳作氛围中融入一抹童趣。孩子虽年幼,尚未能为家中分担重任,却在耳濡目染中自觉模仿长辈劳作的样子。“傍桑阴”点出炎夏季节的自然环境,也增强了画面的生活气息和田园意趣。诗人以极平淡却传神的笔触,呈现出一种世代传承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图景。

整体赏析:

这首诗看似只是对农村生活的朴素写照,却蕴含极强的生命力与浓厚的人文关怀。全诗以“昼出夜绩”总摄劳动节奏,从成年劳力的辛勤到孩童的模仿学习,构建出一个自足、安宁的农业社会小生态。没有直接歌颂劳动者的伟大,却用最自然的笔触记录了他们生活的真实与美好。诗中没有一字雕琢,却字字带情,处处见趣,展现了诗人心中理想化的田园生活景象。

写作特点:

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,意象贴近日常,充满生活气息。范成大擅长以简淡之笔勾勒出温馨、生动的农村场景,不用浓墨重彩,却层次分明,意趣盎然。他不求宏阔博大,而求清新细腻;不强调激昂抒情,而重在呈现平凡生活中的美感与秩序。诗人将自己的感情深深融入田园图景之中,使读者在阅读时如入其境,仿佛耳听蝉鸣、眼见桑阴。

启示:

这首诗启示我们,生活的美不在遥远的山川名胜,而往往藏于一粥一饭、一草一木之间。在纷扰浮躁的社会背景下,诗人退隐田园,歌咏自然与劳动,传达出一种回归本真、重拾朴素的生活理想。无论是成人的劳作,还是孩童的模仿,都是对生命最本源的赞歌。诗中洋溢的温暖与秩序感,让我们重新体会到家庭与土地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与文化传承。

关于诗人:

范成大(1126 - 1193),字致能,号石湖居士,平江府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。绍兴二十四年(1154年)进士,官至参知政事,曾出使金国不辱使命。其诗题材广阔,尤以田园诗与纪行诗著称,《四时田园杂兴》60首首创系统性田园组诗,将农家苦乐与自然之美熔铸一体。晚年隐居石湖所作《石湖诗集》,语言清新明快而暗含忧国之情,杨万里赞其"清新妩丽,奄有鲍谢"。兼擅词赋,为南宋诗坛"诚斋体"之外另辟真朴一路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馆娃宫怀古五绝 · 其二」皮日休
guan wa gong huai gu wu jue ii

「馆娃宫怀古五绝 · 其二」皮日休

「馆娃宫怀古五绝 · 其二」鸳瓦飞来翠辇空,武丘寒月冷宫栊。昭阳殿里歌钟绝,惟有秋风似旧风。 皮日休 赏析:

Next
「孟秋十三夜」陈子龙
meng qiu shi san ye

「孟秋十三夜」陈子龙

「孟秋十三夜」日暮维舟枫树林,玉峰峰外漏沉沉。那堪独对当时月,泪落吴江秋水探。 陈子龙 赏析: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