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使至塞上」
王维
单车欲问边,属国过居延。
征蓬出汉塞,归雁入胡天。
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
萧关逢侯骑,都护在燕然。
释义:
公元737年,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,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,是一首纪行诗。
前两句: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,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。
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,以及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。此行随从少,仪节规格不高,过程中微露失意情绪,身过“居延”这特殊的地域,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。
第三、四句: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,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。
两句包含多重意蕴。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,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,根离大地,随风飘卷,诗人写飘零之感。去国离乡,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,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、有国难投的情势,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。
第五、六句: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,黄河边上落日浑圆。
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,境界阔大,气象雄浑。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。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。置身大漠,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:黄沙莽莽,无边无际。昂首看天,天空没有一丝云影。不见草木,断绝行旅。极目远眺,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,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,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。那是烽烟,它告诉诗人,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。
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。这是一个特写镜头。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,俯瞰蜿蜒的河道。时当傍晚,落日低垂河面,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。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!诗人只标举一个“圆”字,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。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,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,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,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。
最后两句: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,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。
写到达边塞:“萧关逢候骑,都护在燕然”。到了边塞,却没有遇到将官,侦察兵告诉使臣:首将正在燕然前线。
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——写景。作者出使,恰在春天。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,诗人即景设喻,用归雁自比,既叙事,又写景,一笔两到,贴切自然,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。
关于诗人:
王维(701 — 761),字摩诘,号摩诘居士。河东蒲州(今山西运城)人。王维是一位山水田园诗人,这是现今人们对其人其诗的一般印象。他的山水田园诗,兴象超远、意趣幽玄,如《山居秋暝》: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”色韵清绝,广受后世读者喜爱。但王维其人,却从未真正成为山水田园之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