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· 其二」
陆游
僵卧孤村不自哀,尚思为国戍轮台。
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。
赏析:
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(1187年),时年陆游68岁,罢官闲居故乡山阴。彼时南宋偏安一隅,金人盘踞中原,统一大业遥遥无期。陆游虽年老体衰,仍壮志未酬,满怀忧国忧民之情。此诗写于风雨交加的深夜,表达了诗人老而弥坚的爱国之志和对抗金北伐、收复失地的渴望。
第一联:“僵卧孤村不自哀,尚思为国戍轮台。”
我直挺挺地卧病在这荒僻小村,却并不自哀,仍思为国出征守边。
这两句通过“僵”、“卧”、“孤”、“村”等词刻画出诗人年老多病、身处贫寒的孤独境地,但他并不怨天尤人,反而心系国家安危,念念不忘戍边之责。年近古稀却仍抱有战死沙场的梦想,展现出诗人无私的爱国情怀和钢铁意志。
第二联:“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。”
夜深人静,我辗转难眠,听着窗外风雨潇潇,梦中却驰骋沙场,铁骑踏冰河冲锋陷阵。
在听觉与梦境的交织中,诗人将满腔忧愤与理想寄托于梦。梦中征战场景令人震撼,“铁马冰河”形象雄壮,营造出壮烈恢宏的氛围。现实中无法从军杀敌,只能在梦中重返沙场,更加突显他的忠诚与哀痛。
整体赏析:
这首诗四句短短二十八字,却极具张力,从眼前实境写到梦中壮景,情感层层递进。开篇描写诗人身处孤村、卧病不起的真实处境,“不自哀”则彰显其乐观坚强;接着一句“尚思为国戍轮台”点明主旨,寄托其老而不衰的报国志向;后两句以风雨之夜入梦征战,描绘出充满金戈铁马的英雄气概。全诗情调深沉雄壮,感情真挚浓烈,是陆游晚年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,映照出一个忧国忧民、志在恢复的伟大灵魂。
写作特点:
- 情景交融,虚实结合:现实的孤村卧病与梦中的沙场驰骋交相辉映,虚实相生,极具艺术感染力。
- 语言凝练,意象深远:“铁马冰河”四字,勾勒出恢宏壮丽的战争画面,意象鲜明,震撼人心。
- 对仗工整,节奏铿锵:四句诗在声律上均衡严整,情绪起伏分明,读来如诉如歌,沉雄悲壮。
- 寓情于景,层层递进:从“僵卧”到“铁马入梦”,情感在沉静与激烈之间转换,展示诗人内心的澎湃与悲愤。
启示:
这首诗告诉我们,真正的忠诚与担当,并不因年龄而消退。哪怕身处病榻,心怀天下之志依然可以让人英勇无悔。陆游以一己之躯,书写了士人报国的理想与坚持,他的精神不仅是爱国的楷模,更是激励后人勇于担当、不忘初心的精神灯塔。
关于诗人:
陆游(1125-1210),字务观,号放翁,南宋文学家、史学家、诗人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陆游是最多产的诗人之一,存世诗作约9300首,他的诗以恢弘的爱国主义情怀著称,反映南宋人民抗击侵略、反对投降的时代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