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山中寡妇」杜荀鹤

shan zhong gua fu

「山中寡妇」
夫因兵死守蓬茅,麻苎衣衫鬓发焦。
桑柘废来犹纳税,田园荒后尚征苗。
时挑野菜和根煮,旋斫生柴带叶烧。
任是深山更深处,也应无计避征徭。

杜荀鹤

赏析:

这首诗作于唐代,反映了当时战乱频仍、苛捐杂税沉重的社会现实。诗人杜荀鹤通过描写一位山中寡妇的悲惨遭遇,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底层劳动人民在战乱和苛政下的苦难生活。全诗情感沉痛,表现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。

第一联:“夫因兵死守蓬茅,麻苎衣衫鬓发焦。”
丈夫因战乱身亡,她独自守着简陋的茅屋,身穿粗麻布衣,鬓发枯焦。
此联开篇即交代了寡妇悲惨的处境:战乱夺走了她的丈夫,只剩她孤独地守着破旧的茅屋。她的衣着粗陋,头发因劳苦和忧愁而枯焦,生活的贫困与内心的悲苦跃然纸上。

第二联:“桑柘废来犹纳税,田园荒后尚征苗。”
桑树柘树被毁仍要缴纳丝税,田园荒废仍需交纳青苗税。
这一联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对百姓的苛刻压榨。寡妇已经陷入贫困,桑柘荒废、田园荒芜,但赋税却依然沉重。诗人通过对残酷苛政的揭露,展现出社会的黑暗与不公。

第三联:“时挑野菜和根煮,旋斫生柴带叶烧。”
时常去挖野菜,连根一起煮着吃;现砍现烧,甚至树叶都舍不得去掉。
此联进一步描绘了寡妇的生活困苦。她食不果腹,只能采摘野菜充饥;生火取暖也十分艰难,甚至连带叶的湿柴都不敢浪费。这些细节将贫困的生活刻画得极为生动。

第四联:“任是深山更深处,也应无计避征徭。”
即便逃到深山更深的地方,依然无法逃脱官府的徭役和苛税。
此联感慨深沉,揭示出封建社会赋税徭役无孔不入、压迫百姓至无以为生的黑暗现实。诗人以“任是”“也应”这样的词语,突显寡妇生活的绝望与无助,直指社会不公。

整体赏析:

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山中寡妇的苦难生活,揭示了战乱与苛政给百姓带来的沉重苦难。寡妇的人物形象真实可感,她失去丈夫后独自生活,贫困交加,却依旧无法摆脱沉重的赋税和徭役。

诗中细节描写尤为出色,从“麻苎衣衫”“鬓发焦”到“时挑野菜”“旋斫生柴”,层层铺陈,将寡妇的凄苦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。诗歌情感深沉,既有对底层百姓的同情,也有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情揭露。

写作特点:

  1. 人物塑造鲜明,刻画生动:诗人通过寡妇的肖像、日常生活细节,成功塑造了一个身世坎坷、生活悲苦的劳动妇女形象。
  2. 以小见大,揭露深刻:通过寡妇这一典型人物,诗人展现了广大底层人民在战乱和苛政下的苦难生活。
  3. 对比与反衬手法:诗人将“深山”与“征徭”对比,反衬出苛政对百姓无孔不入的压迫,进一步揭示社会的黑暗现实。

启示:

这首诗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底层百姓在战乱和苛政下的苦难,控诉了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。它告诉我们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关怀民生、减轻百姓负担,始终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。诗人对寡妇苦难生活的真切描写,唤起了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,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。

关于诗人:

杜荀鹤(846 - 904),唐代诗人,字彦之,号九华山人,池州石埭(今安徽石台)人。大顺进士,以诗名,自成一家,尤长于宫词。自序其文为《唐风集》十卷,今编诗三卷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雨晴」王驾
yu qing · wang jia

「雨晴」王驾

「雨晴」雨前初见花间蕊,雨后全无叶底花。蜂蝶纷纷过墙去,却疑春色在邻家。 王驾 赏析:

Next
「焚书坑」章碣
fen shu keng · zhang jie

「焚书坑」章碣

「焚书坑」竹帛烟销帝业虚,关河空锁祖龙居。坑灰未冷山东乱,刘项原来不读书。 章碣 赏析: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