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秋思 · 其二」李白  

qiu si ⅱ li bai

「秋思 · 其二」
燕支黄叶落,妾望自登台。
海上碧云断,单于秋色来。
胡兵沙塞合,汉使玉关回。
征客无归日,空悲蕙草摧。

李白

赏析:

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妇人登台远望,盼望出征丈夫归来的哀怨心情。诗中通过景物描写和战争背景的交代,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离别之苦以及战争的残酷无情。这首诗可能写于唐代边塞战争频繁的时期,反映了当时征夫思归、征妇盼夫的普遍心理。

第一联:“燕支黄叶落,妾望自登台。”
燕支山的黄叶已经飘落,我登上高台向远方眺望。
诗歌以“燕支黄叶落”开篇,用深秋的景象渲染离别之愁。“燕支”指的是燕支山,在今内蒙古一带,是边塞之地。“妾望自登台”写出了思妇独自登高望夫的情景,突出其孤独和惆怅,令人感同身受。

第二联:“海上碧云断,单于秋色来。”
海上的碧云已断绝,单于的秋色渐渐到来。
“海上”指大漠之上的天空,秋天到来,天空不再碧蓝,而是秋高气爽,甚至有些萧瑟之意。“单于”是匈奴的首领,代表了北方胡地的存在。秋色的到来,不仅是季节的更替,也暗示着边塞战事即将展开,使思妇更加忧心忡忡。

第三联:“胡兵沙塞合,汉使玉关回。”
胡兵已经聚集在沙漠边塞,而汉朝的使者已经从玉门关归来。
这一联直接转向战事,写出当前的紧张局势。胡兵正在集结,战争一触即发,而汉使的回归则象征着外交手段的失败,意味着和平无望,战争即将爆发。

第四联:“征客无归日,空悲蕙草摧。”
远征的丈夫不知何日才能归来,我只能徒然悲叹蕙草枯萎。
诗歌在结尾处点明主题——战争使家庭破碎,思妇的盼望变得渺茫。蕙草本是芳香之草,常用以比喻思念远方的亲人。如今蕙草枯萎,象征着岁月的流逝,也象征着思妇容颜的衰老,意味着她对丈夫的思念已经历了漫长的时间,而希望却依旧渺茫。

整体赏析:

这首诗以思妇的口吻,写出了战争带来的离别之苦。全诗围绕“望夫不归”这一核心主题展开,先写登台远望,再写秋色衰败,接着描绘战争的紧张局势,最后以“无归日”的悲叹作结,层层递进,使情感愈发沉重。

诗中不仅表现了个人的悲伤,也隐含了对战争的批判。战争不仅使战士无法回家,也使他们的亲人陷入无尽的等待和痛苦之中。通过思妇的口吻,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,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。

写作特点:

  1. 以景托情,情景交融:诗人通过“黄叶落”“碧云断”“秋色来”等景物描写,渲染离别的悲凉氛围,使诗歌充满了凄美的意境。
  2. 对比手法增强悲剧感:诗中用“胡兵沙塞合”对比“汉使玉关回”,表明战争即将爆发,使人感到希望的破灭。同时,以“蕙草摧”暗示岁月流逝,加重思妇的忧愁。
  3. 层层递进,结构严谨:全诗从思妇的盼望,到对战局的忧虑,再到最终的绝望,情感由希望到失望,再到悲哀,步步深入,感染力极强。

启示:

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妇人对丈夫的思念,也让人深思战争对家庭的伤害。战争不仅带走了战士的生命,也使他们的亲人陷入无尽的等待和痛苦之中。即便时隔千年,这种因战争而生的离别之苦依然让人共鸣,提醒我们珍惜和平,珍惜亲情。

关于诗人:

Li Bai

李白(701 - 762)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座之一,而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李白。李白将中国的古典诗歌,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顶峰,并以卓越的成就影响了古今中外一代代优秀文人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戏赠杜甫」李白  
xi zeng du fu

「戏赠杜甫」李白  

「戏赠杜甫」饭颗山头逢杜甫,顶戴笠子日卓午。借问别来太瘦生,总为从前作诗苦。 李白 赏析:

Next
「寄远 · 其六」李白  
ji yuan vi

「寄远 · 其六」李白  

「寄远 · 其六」阳台隔楚水,春草生黄河。相思无日夜,浩荡若流波。流波向海去,欲见终无因。遥将一点泪,远寄如花人。 李白 赏析: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