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秋浦寄内」李白  

qiu pu ji nei

「秋浦寄内」
我今寻阳去,辞家千里馀。
结荷倦水宿,却寄大雷书。
虽不同辛苦,怆离各自居。
我自入秋浦,三年北信疏。
红颜愁落尽,白发不能除。
有客自梁苑,手携五色鱼。
开鱼得锦字,归问我何如。
江山虽道阻,意合不为殊。

李白

赏析:

《秋浦寄内》是李白于天宝十四年(公元755年)写给妻子的一首书信体诗。这一年,李白漂泊在外,仕途坎坷,心中充满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。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,表达了他对妻子的牵挂,展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夫妻间难以割舍的深厚情谊。

第一联:“我今寻阳去,辞家千里馀。”
今天我离开了寻阳,已经远离家乡千里之外。
诗人开篇点明行踪,他从家乡出发,踏上远行之路。一个“辞”字,既有告别的意味,也暗含着依依不舍之情,奠定了整首诗的思乡基调。

第二联:“结荷倦水宿,却寄大雷书。”
在水中荷花边停泊,劳倦不堪,写信寄往大雷(今安徽望江)。
诗人长途跋涉,露宿水上,旅途劳顿之苦可见一斑。然而,即便身心疲惫,他仍不忘写信寄回家乡,足见对妻子的深深思念。

第三联:“虽不同辛苦,怆离各自居。”
虽然辛苦不尽相同,但因分离而倍感悲伤。
这里表达了夫妻分离的痛苦,即便彼此的处境不同,但独自生活的孤独和悲伤却是相同的。“怆”字极具感染力,直抒胸臆,使离别之苦更加深沉。

第四联:“我自入秋浦,三年北信疏。”
自从我来到秋浦,已有三年少有北方传来的家信。
这里透露出诗人的孤独和失落,三年间家书稀少,更加深了思念之情。古人云“家书抵万金”,难以收到妻子的信件,使诗人更加感受到思乡之苦。

第五联:“红颜愁落尽,白发不能除。”
年轻的容颜已被忧愁消磨,白发却无法摆脱。
诗人用“红颜”象征妻子的青春已被愁绪消磨殆尽,而自己则因离别和忧伤,白发丛生,拔也拔不掉。这一联极具感染力,将夫妻二人的愁苦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,让人感同身受。

第六联:“有客自梁苑,手携五色鱼。”
有位客人从梁苑(今河南商丘)来,手中带着五色鱼。
这里引出了家书的到来。在古代,人们常把书信藏在鱼腹中,以便秘密传递。五色鱼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象征,更是家信的信使。

第七联:“开鱼得锦字,归问我何如。”
剖开鱼腹,得到了妻子的信,信中问我近况如何。
短短两句,便将夫妻间的情感推向高潮。家书难得,一字千金,诗人却只引出一句“归问我何如”,这既是妻子最关心的,也是诗人最盼望的,寥寥数语却包含了万千思念。

第八联:“江山虽道阻,意合不为殊。”
虽然道路遥远,山水阻隔,但我们的心意始终相连。
诗人用深情的话语回应妻子,表达即使身在异地,但二人心心相印,彼此的情感不会因距离而改变。这句诗为整首诗画上了感人的句号,留下悠长的余韵。

整体赏析:

这首诗情感真挚,语言自然流畅,宛如一封口语化的家书,读来如诉家常,令人感动。诗人不仅抒发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孤独和辛苦,也深切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和牵挂。

全诗由离家远行的背景写起,继而描绘自己的辛劳,再到家书的意外到来,最后以夫妻心意相通作结,情感由低落到高涨,层层递进,使思念之情更加深沉感人。

写作特点:

  1. 口语化表达,质朴自然:整首诗没有过多雕琢的辞藻,而是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,读起来如同一封真实的家书,增强了诗歌的亲切感。
  2. 以景抒情,情景交融:诗人用“水宿”、“白发”、“五色鱼”等意象,巧妙地将情感寄托于景物之中,使诗歌更加生动感人。
  3. 层层递进,情感浓郁:诗歌从离家写到寄书,再到收到家信,最后升华到心意相通,层次分明,结构严谨,使诗歌的情感更加充沛有力。

启示:

这首诗展现了游子的思乡情怀,提醒我们珍惜家庭和亲情。即便身处远方,心中仍可怀有深厚的牵挂和不变的情谊。同时,它也反映了古代信息传递的不便,让现代人更加珍惜即时沟通的便利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我们也应当学会停下脚步,关心远方的亲人,让情感不因距离而疏远。

关于诗人:

Li Bai

李白(701 - 762)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座之一,而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李白。李白将中国的古典诗歌,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顶峰,并以卓越的成就影响了古今中外一代代优秀文人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」李白  
su wu song shan xia xun ao jia

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」李白  

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」我宿五松下,寂寥无所欢。田家秋作苦,邻女夜舂寒。跪进雕胡饭,月光明素盘。令人惭漂母,三谢不能餐。 李白 赏析:

Next
「月下独酌 · 其二」李白  
yue xia du zhuo ii

「月下独酌 · 其二」李白  

「月下独酌 · 其二」天若不爱酒,酒星不在天。地若不爱酒,地应无酒泉。天地既爱酒,爱酒不愧天。已闻清比圣,复道浊如贤。贤圣既已饮,何必求神仙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