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青玉案 · 元夕」辛弃疾

qing yu an · yuan xi

「青玉案 · 元夕」
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
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。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

辛弃疾

赏析:

这首词作于南宋时期,辛弃疾晚年闲居带湖之时。公元1175年左右,他虽屡陈抗金之策,却不得重用。元夕之夜,繁华灯市之中,他独自观灯,心有所感,借对一位“灯火阑珊处”女子的寻觅,寄寓自己清高孤傲、不肯与世俗同流的志节与情怀,写成此词。

第一段: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”
春风吹开元宵夜的万树花灯,又吹散礼花如雨坠落。华丽的香车宝马在灯市穿行,街巷里弥漫着浓郁的香气。凤箫声声回荡,明月如玉壶般缓缓西移,整夜里鱼灯龙灯翻腾起舞,热闹非凡。
这一段浓墨重彩地描绘出元夕灯市的繁华盛况,热烈喧腾、光彩夺目,以奇幻瑰丽的笔触营造出节日欢腾的氛围,形成强烈的外部环境张力。

第二段:“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。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”
女子头戴华美饰物,随人群款款而行,笑语阵阵,暗香飘散。我在人群中苦苦寻觅她千百回,忽然回头,才发现她静静地立在灯火稀疏之处。
由热闹转入幽静,画面从群芳纷繁聚焦到独立一人,那位“灯火阑珊处”的女子既是独立人格的象征,也可看作词人理想人格的化身。此段情感由浮华至澄明,构思深妙,寓意丰富。

整体赏析:

这首词结构严谨、起承转合自然。上阕以浓墨渲染元夕灯会的喧闹场景,从“花千树”到“一夜鱼龙舞”,笔势汪洋恣肆,展现盛世繁华。下阕笔锋一转,以寻“那人”的过程为线索,将画面拉回到内心世界,从人海茫茫中忽见“灯火阑珊处”的她,形成意境的巨大反差,极具张力。女子的形象,是词人情志的写照,象征着他不愿随波逐流、孤高自许的精神世界。这首词在典雅中见深情,在热烈中显孤洁,堪称辛词中寄托最深、格调最清的佳作之一。

写作特点:

  • 对比强烈,构思精妙:“众里寻他”与“灯火阑珊”,在喧嚣与幽静中展现理想人格的孤傲与清高,表现了极强的艺术对比和情感转折。
  • 语言工丽,意象繁富:“星如雨”“玉壶光转”“鱼龙舞”等形象鲜明、色彩斑斓,极具画面感,增强了词境的艺术感染力。
  • 寄托深远,情志高洁:借女子之形,托理想之志,含蓄而深邃地表达了词人对政治理想的坚持与对现实的超然态度。

启示:

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节日欢腾的民俗景象,更深刻表达了词人不愿趋附权贵、宁处清寂的精神追求。在喧嚣浮世中保持内心的清明和理想的坚持,正是这首词最深的启示。辛弃疾以“灯火阑珊处”的一瞥,点出理想之所在,提醒我们在人潮之中不失方向,在浮华之下坚守本心。

关于诗人:

Xin Qi-ji

辛弃疾(1140-1207),号稼轩,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(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)人。南宋官员、将领、文学家,豪放派词人。辛弃疾不仅是南宋文坛的高峰,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词体革新的关键人物。辛弃疾的一生充满爱国豪情和壮志未酬的苦闷,他的词作既是时代的见证,也是他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踏莎行 ·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」姜夔
ta suo xing· zi mian dong lai ding wei yuan ri zhi jin ling jiang shang gan meng er zuo

「踏莎行 ·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」姜夔

「踏莎行 ·

Next
「浣溪沙 · 门隔花深梦旧游」吴文英
huan xi sha · men ge hua shen meng jiu you

「浣溪沙 · 门隔花深梦旧游」吴文英

「浣溪沙 · 门隔花深梦旧游」门隔花深梦旧游。夕阳无语燕归愁。玉纤香动小帘钩。落絮无声春堕泪,行云有影月含羞。东风临夜冷于秋。 吴文英 赏析: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