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清平调 · 其二」
李白
一枝红艳露凝香,云雨巫山枉断肠。
借问汉宫谁得似?可怜飞燕倚新妆。
赏析:
这首诗以杨贵妃的美貌和宠爱为主题,通过花、神女、古代美人赵飞燕等意象,层层烘托她的绝世风华和至尊地位。唐玄宗对杨贵妃宠爱无比,诗人借此表达她“集三千宠爱于一身”的荣耀,同时也暗含对帝王偏宠一人的讽喻。
第一联:“一枝红艳露凝香,云雨巫山枉断肠。”
一枝红艳的牡丹花承露而香,楚王梦中的巫山神女亦徒然令人断肠。
诗人以露珠凝结的牡丹花比喻杨贵妃,寓意她承受着皇帝的极致宠爱,同时暗示她如花般娇艳欲滴。“云雨巫山”典出《高唐赋》,指楚王梦会巫山神女,诗人在此用神话传说反衬杨贵妃的荣宠之盛——神女不过是梦中欢会,而杨贵妃却是现实中的宠妃,神女的传奇亦无法比拟。
第二联:“借问汉宫谁得似?可怜飞燕倚新妆。”
试问汉朝后宫有谁能与之媲美?可叹赵飞燕还需依赖妆容打扮。
诗人继续对比,将杨贵妃置于历史上的美人之上。赵飞燕虽为汉成帝宠妃,却需依赖精致的妆容衬托美貌,而杨贵妃天生丽质,无需粉饰亦倾国倾城,进一步彰显她的美貌无双。
整体赏析:
全诗通过层层递进的对比,从牡丹的富贵之美,到巫山神女的梦幻之美,再到赵飞燕的人工雕饰之美,最终突出了杨贵妃的独特风华。诗中既有现实的描写,也借神话和历史典故映衬,使杨贵妃的形象愈发鲜明。她不仅美貌绝伦,而且受宠空前,甚至连神话中的仙女、历史上的佳人都无法相提并论。
写作特点:
- 运用比喻,增强形象感:牡丹比喻杨贵妃,象征她的雍容华贵;巫山神女的典故则强化了她的极致宠爱。
- 层层递进,突出主题:从花到神女,再到历史美人,层层衬托杨贵妃的独特性,使她的美貌和受宠程度达到巅峰。
- 对比手法,增强对杨贵妃的赞誉:赵飞燕需借助妆容,而杨贵妃天生丽质,以此凸显她的美貌无可比拟。
- 语言凝练,意境优美:诗句精炼,典雅流畅,既有诗意,又蕴含深意,展现了杨贵妃的风华绝代。
启示:
这首诗表面上赞美杨贵妃的美貌和荣宠,实际上也暗含世事无常的隐忧。红颜易逝,宠爱难久,纵然贵妃美冠群芳,终究难逃命运的变迁。这让人思考,真正的美与荣宠,或许并不在外表和宠爱,而在内在的气度和精神的丰盈。
关于诗人:
李白(701 - 762)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座之一,而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李白。李白将中国的古典诗歌,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顶峰,并以卓越的成就影响了古今中外一代代优秀文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