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暮春归故山草堂」钱起

mu chun gui gu shan cao tang

「暮春归故山草堂」
谷口春残黄鸟稀,辛夷花尽杏花飞。
始怜幽竹山窗下,不改清阴待我归。

钱起

赏析:

这首诗作于诗人暮春时节归居故山草堂之际。正值春残花落,万物由盛转衰之时,诗人望见山谷中的景色变化,感时伤怀,又在故地重逢之际,感念窗前幽竹仍守清阴,未曾改易,从而抒发出对春光易逝的怅惘之情与对幽竹坚贞品格的赞美。

第一联:“谷口春残黄鸟稀,辛夷花尽杏花飞。”
山谷口已至暮春,黄莺的啼叫也已稀少;辛夷花早已谢尽,只见杏花纷飞飘落。
这一联描写了诗人归来所见的自然景象,正值春暮,草木凋零。一个“稀”字勾勒出黄鸟声声稀疏,寂静无声的氛围;“尽”与“飞”则连续刻画了春花的残败与飘零,渲染出一种哀婉的暮春之美,极具画面感与时间感。

第二联:“始怜幽竹山窗下,不改清阴待我归。”
这才怜爱起山窗下的幽竹,它始终不改清幽的绿意,仿佛一直在等我归来。
前一联铺写“春去”,这一联转入“物常”。山窗下的幽竹四季常青,不与百花争春,却静静守候。诗人将自然物象赋予人格化情感,借“幽竹”之“不改”寄寓自己归隐山林、不随流俗的情志,也表达了自然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结。

整体赏析:

全诗四句,结构工整紧凑。起句写春将尽之景,以黄鸟、辛夷、杏花等典型物象交织出暮春山谷的凋残寂寥;后转写窗前幽竹,虽经春残,依旧清翠葱郁,寄托了诗人对永恒美好、坚定品格的向往与珍惜。诗中情与景相辅相成,由哀春的感伤过渡至归家见竹的喜悦,情绪由低而高,含蓄而深婉,耐人寻味。

写作特点:

此诗结构简炼,情景交融,善于以小见大。前两句层层描摹春尽之象,三字排比“稀”“尽”“飞”,节奏整齐,极具诗意画境。后二句化景为情,以“始怜”“不改”“待我”三层描写将幽竹人格化,使之仿佛是与诗人心灵相通的知己。语言质朴,风格清雅,意境中透出静谧与沉思之美。

启示:

这首诗在惜春之中寄托情志,在自然之中凝练人心。诗人用极简的笔触书写了时间的流逝与物我之间的默契守望,让我们体会到:万物虽易衰谢,而恒久的品格与守候才更显珍贵。在今日快节奏生活中,这份“不改清阴”的精神依然给予我们深深的安慰和启发,提醒我们守住内心的清净与忠诚。

关于诗人:

Qian Qi

钱起(722-780),字仲文,吴兴(今属浙江湖州)人。天宝十年(751)进士,曾任蓝田尉,终考功郎中。“大历十才子”之一。诗以五言为主,多送别酬赠之作,有关山林诸篇,常流露追慕隐逸之意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登科后」孟郊
deng ke hou

「登科后」孟郊

「登科后」昔日龌龊不足夸,今朝放荡思无涯。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 孟郊 赏析:

Next
「和练秀才杨柳」杨巨源
he lian xiu cai yang liu

「和练秀才杨柳」杨巨源

「和练秀才杨柳」水边杨柳曲尘丝,立马烦君折一枝。惟有春风最相惜,殷勤更向手中吹。 杨巨源 释义: 这首诗虽未指明地点,从诗意看,写的大概也是灞陵折柳赠别。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