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摸鱼儿 · 更能消几番风雨」辛弃疾

mo yu er · geng neng xiao ji fan feng yu

「摸鱼儿 · 更能消几番风雨」
更能消、几番风雨,匆匆春又归去。惜春长怕花开早,何况落红无数。春且住,见说道、天涯芳草无归路。怨春不语。算只有殷勤,画檐蛛网,尽日惹飞絮。
长门事,准拟佳期又误。蛾眉曾有人妒。千金纵买相如赋,脉脉此情谁诉?君莫舞,君不见、玉环飞燕皆尘土!闲愁最苦!休去倚危栏,斜阳正在,烟柳断肠处。

辛弃疾

赏析:

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六年(1179)春,作者辛弃疾彼时因政见不合,被排挤在外,处境孤独无奈。表面上,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失宠女子的幽怨与闲愁,但实际上却是借题抒怀,借“春去”暗喻国家抗金时机的流逝,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忧思与对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,展现了其内心复杂矛盾的情感冲突。

上半段:“更能消、几番风雨,匆匆春又归去。惜春长怕花开早,何况落红无数。春且住,见说道、天涯芳草无归路。怨春不语。算只有殷勤,画檐蛛网,尽日惹飞絮。”
春天还能承受几番风雨的摧残?不觉间,又悄悄归去了。爱惜春光,我常常担心花开得太早,更何况眼下落花无数。春天啊,请稍稍停留,莫非你不知,那无边芳草已经阻断归途?我真怨你不语不顾。如今看来,只有屋檐下的蛛网,还在为你执着,缠住漫天飞絮。
上片围绕“惜春”展开,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好局势消逝的惋惜与无奈。“春去”既是季节变换的自然之象,更是政治失机的形象化表达。作者以深情呼唤,既写春光难留,也写理想破灭;从“惜春”至“怨春”,层层推进,情感起伏波澜不绝,象征着他对投降派当道、北伐无望的痛心疾首。

下半段:“长门事,准拟佳期又误。蛾眉曾有人妒。千金纵买相如赋,脉脉此情谁诉?君莫舞,君不见、玉环飞燕皆尘土!闲愁最苦!休去倚危栏,斜阳正在,烟柳断肠处。”
长门宫里,盼重宠的佳期一再错过,美貌却惹来嫉妒之人。即使用千金买得司马相如的《长门赋》,这份默默深情又能向谁倾诉?你可别得意忘形,莫非不知玉环飞燕都成了尘土?最苦的还是这无由的闲愁。莫要再倚栏远望,那落日正映照着一片烟柳迷蒙的断肠处。
下片由情转理,借用汉代陈皇后与司马相如的典故,类比自己政治上的被排挤和怀才不遇。“蛾眉见妒”道出世态炎凉,而“君莫舞”则警醒世人,曾经的宠幸转眼成灰。最终以“闲愁最苦”作结,写尽了郁结难解、愁思万端的内心世界。

整体赏析:

这首词层层铺陈,情景交融,写法缠绵而又锋利。上半段从春的凋谢落花写起,由自然之“春”引出国家之“春”,实为政治比兴之笔,寓意深刻。下半段则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际遇的对照,巧妙地把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,抒发了孤愤之情和不屈志节。通篇笔法曲折,婉转中藏锋芒,哀婉处见慷慨。

写作特点:

这首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“以景托情”“以事寓志”。一方面通过描写春光易逝、飞絮缠绵,渲染词人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惋惜;另一方面又借典型历史人物抒发政治压抑中的痛苦心境,形成了深层的象征与隐喻。语言上清丽深沉,章法上跌宕起伏,极具感染力与批判性。

启示:

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一位被压抑的爱国志士的忧国之情,更揭示出一个时代的困境与局限。在权力纷争与妥协之中,真正有理想、有抱负的人往往会被打压甚至边缘化。但即便如此,词人并未沉溺于哀怨,而是以笔为剑,借情寄志,传递出即便前路无望,也应执着于正义与理想的精神力量。

关于诗人:

Xin Qi-ji

辛弃疾(1140-1207),号稼轩,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(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)人。南宋官员、将领、文学家,豪放派词人。辛弃疾不仅是南宋文坛的高峰,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词体革新的关键人物。辛弃疾的一生充满爱国豪情和壮志未酬的苦闷,他的词作既是时代的见证,也是他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晓出净慈寺 · 其二」杨万里
xiao chu jing ci si ii

「晓出净慈寺 · 其二」杨万里

「晓出净慈寺 · 其二」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 杨万里 赏析:

Next
「观书有感 · 其一」朱熹
guan shu you gan i

「观书有感 · 其一」朱熹

「观书有感 · 其一」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问渠哪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 朱熹 赏析: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