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菊」郑谷

ju zheng gu

「菊」
王孙莫把比蓬蒿,九日枝枝近鬓毛。
露湿秋香满池岸,由来不羡瓦松高。

郑谷

赏析:

这首诗以咏菊为题,抒发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赞美以及对庸俗风气的批判。诗人在对菊花的描写中寄托了自己崇尚节操、不慕荣利的情怀,借菊自喻,表现出一种坚韧独立的精神追求。

上联:公子贵族莫把菊苗看成普通野生草,重阳佳节,插菊在鬓发,朵朵争俏。

“王孙莫把比蓬蒿,九日枝枝近鬓毛。” 开篇以“王孙”指代公子贵族,直言“莫把比蓬蒿”,批评他们缺乏辨识,误将菊苗当作普通的野草蓬蒿。这句表面写菊苗与蓬蒿形态相似,实则讽刺世人“不识菊材”的浅薄与庸俗。第二句则描写重阳佳节菊花盛开,人们将菊花插于鬓间的场景,强调了菊花在这个特定时节的独特价值和美丽,表达了菊花从被忽视到受人喜爱的变化。这一转折突出了菊花的珍贵之处,也为下文对菊花品格的赞美作了铺垫。

下联:露水阳光让菊花更丰润,香满池岸绿满池岸,因此它从来不用羡慕寄生的瓦松是不是很高。

“露湿秋香满池岸,由来不羡瓦松高。” 第三句描绘秋日清晨的景象:晨露滋润菊花,散发沁人心脾的幽香,芳香充盈池岸。这一刻画,不仅让人感受到菊花的自然美和独特韵味,更赋予它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精神象征。一个“湿”字写出了花瓣上晶莹剔透的露珠之美,而“满”字则表现了菊花香气的浓郁和广泛,传神地刻画出菊花的鲜活生命力。

最后一句以菊花“不羡瓦松高”点明主旨。瓦松是一种寄生植物,虽生于高处,却毫无实质价值。菊花虽长于低洼之地,却以其清幽高洁的品质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佳品。诗人通过这一对比,突显出菊花不慕虚荣、不攀附权贵的崇高品格,赋予菊花人格化的象征意义,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与态度。

《题菊》是一首典型的咏物寄志诗,以菊花为媒介,表达了诗人崇尚高洁品格、不慕虚荣、不屈从权势的精神追求。全诗句句扣题,既有清新自然的描写,又寓意深远,充满了人格化的象征和情感力量,展现了咏物诗的独特魅力和思想深度。

关于诗人:

郑谷(约851 - 910),字守愚,唐末著名诗人,江西宜春人。官至都官郎中,号“郑都官”,因《鹧鸪诗》闻名,又称“郑鹧鸪”。其诗以写景咏物为主,风格清新通俗。曾与许裳、张乔等结为“芳林十哲”。诗集已散佚,仅存《云台编》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子规」吴融
zi gui wu rong

「子规」吴融

「子规」举国繁华委逝川,羽毛飘荡一年年。他山叫处花成血​,旧苑春来草似烟。雨暗不离浓绿树,月斜长吊欲明天。湘江日暮声凄切,愁杀行人归去船。 吴融 赏析:

Next
「灞陵行送别」李白
ba ling xing song bie

「灞陵行送别」李白

「灞陵行送别」送君灞陵亭,灞水流浩浩。上有无花之古树,下有伤心之春草。我向秦人问路歧,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。古道连绵走西京,紫阙落日浮云生。正当今夕断肠处,骊歌愁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