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金陵怀古」
许浑
玉树歌残王气终,景阳兵合戍楼空。
松楸远近千官冢,禾黍高低六代宫。
石燕拂云晴亦雨,江豚吹浪夜还风。
英雄一去豪华尽,惟有青山似洛中。
赏析:
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大和八年(834年)前后,许浑在江南游历时所作。金陵(今南京)曾是六朝古都,繁华一时,但隋唐之后因政治中心的转移,其昔日盛景已不复存在。这首诗通过描写金陵的盛衰变迁,寄托了诗人对兴亡成败的深沉感慨,同时流露出自己在仕途失意中的怅惘。
第一联:“玉树歌残王气终,景阳兵合戍楼空。”
(《玉树后庭花》的歌声未尽,王朝气数已尽;景阳宫外大军集结,守卫楼台空荡无人。)
诗人以隋灭陈的史实开篇,表现陈朝覆亡的悲剧。从靡靡之音的乐曲到兵临城下的景象,勾勒出南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刻,揭示了衰败不可避免的命运。
第二联:“松楸远近千官冢,禾黍高低六代宫。”
(远近望去尽是坟墓松楸,高低起伏的废墟上长满了禾黍。)
通过对金陵周边坟茔与残宫的描写,突出昔日帝王豪华宫殿的破败和历史的沧桑巨变。
第三联:“石燕拂云晴亦雨,江豚吹浪夜还风。”
(石燕掠云而过,晴日也可能有雨;江豚吹浪翻腾,夜晚仍伴有风。)
以自然界的变幻无常,比喻历史的风云变幻和兴亡交替,隐喻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如今也如过眼烟云。
第四联:“英雄一去豪华尽,惟有青山似洛中。”
(英雄远去,繁华尽失;唯有群山环绕的地势依旧如洛阳。)
诗人以江山永恒与人事短暂作对比,表达对历史无情的感叹。金陵的繁华已经不再,只剩不变的山川地势。
写作特点:
- 结构严谨,层次分明:诗分为三个层次,从金陵的历史变迁到现实的衰败,再到自然与历史的映衬,层层递进。
- 虚实结合,寓情于景:既有现实景象的直观描写,又通过自然变化的比喻表达深层情感。
- 炼字精准,意境深远:“残”“空”“终”“尽”等字,极简之中揭示了盛衰兴亡的本质。
- 对比鲜明,反衬有力:英雄与豪华的消逝,青山的不变,构成强烈对比,令人倍感历史无情。
整体赏析:
诗以隋灭陈为背景,通过描绘金陵的衰败景象和借助自然界的变化,表现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。诗人从遥想历史的辉煌到现实的萧条,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金陵盛衰的画卷。在艺术表现上,诗兼具浪漫主义的奇特想象与现实主义的细腻描写。自然景物的变化与历史人物的命运相结合,使诗意更为深沉,情感更加浓烈。
关于诗人:
许浑(约791 - 858),唐代诗人,字用晦(一作仲晦),润州丹阳(今属江苏)人。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,题材以怀古、田园诗为佳,诗中多描写水、雨之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