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节妇吟」张籍

jie fu yin

「节妇吟」
君知妾有夫,赠妾双明珠。
感君缠绵意,系在红罗襦。
妾家高楼连苑起,良人执戟明光里。
知君用心如日月,事夫誓拟同生死。
还君明珠双泪垂,何不相逢未嫁时。

张籍

赏析:

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(公元806 - 820年),当时宦海波诡云谲,节度使李师道割据一方,图谋拉拢朝中文士以巩固其势力。张籍在中央任职,正直不阿。面临李师道用荣华富贵相诱之局,他以此诗作比拟节妇守节之志,借“节妇”之口,委婉表达自己忠于朝廷、不为私利所动的坚决立场。表面写男女情感纠葛,实则影射政治诱降之拒绝,堪称写得婉曲动人又立场坚定的典范之作。

第一联:“君知妾有夫,赠妾双明珠。”
你明知道我已有丈夫,却仍送我一对珍贵的明珠。
开篇直入主题,语气直白而略带责备,揭示对方不守礼法之举,言辞含有谴责之意。

第二联:“感君缠绵意,系在红罗襦。”
我心中感激你的深情厚意,把明珠缀在我的红罗短衫上。
表面感激,实则转为沉思。虽知不当,却为情所动,一时柔情流露,显示内心的复杂与矛盾。

第三联:“妾家高楼连苑起,良人执戟明光里。”
我家的高楼毗邻皇苑,丈夫正持戟在明光殿前值勤。
转入自我身份揭示,丈夫在宫中任职,象征忠于中央。此“夫妇”亦寓“君臣”,隐喻自己归属唐廷。

第四联:“知君用心如日月,事夫誓拟同生死。”
我知道你一片真情如日月可鉴,但我誓与丈夫生死相守。
语带婉转,却情义分明,表达对对方用情之理解,也明志不动之忠诚,柔中见刚。

第五联:“还君明珠双泪垂,何不相逢未嫁时。”
我含泪将明珠还你,遗憾未在我未嫁时与你相逢。
以情动人,却坚定地拒绝诱惑,既哀婉又果决,曲中显志,是全诗的情感高潮。

整体赏析:

《节妇吟》通篇以一位忠贞女子的自白为线索,情深意切、章法精巧。起句直陈事件核心,引人入胜;中段交织情感与立场,层层递进;末尾以泪还珠,道尽哀婉决绝。表面上写的是男女私情,实际上是诗人借“节妇”形象自比,表达面对诱惑时的坚守与忠诚。这种“以情写志”的表达方式,使诗作既感人至深,又含义隽永,成为诗史上婉拒诱降的典范。

写作特点:

  1. 言在意外,寓政于情:通篇写情,却处处映照忠臣之志,政治立场隐而不显,手法高妙。
  2. 婉曲精致,含蓄委婉:拒绝并不直接斥责,而是以“还珠垂泪”抒发惜情、显志,委婉动人。
  3. 心理描写细腻:从犹豫到感激再到果决,诗中节妇形象栩栩如生,情感真实可信。
  4. 双重结构构思巧妙:外层是节妇故事,内层是诗人现实遭遇,情节与寓意交织。

启示:

这首诗表明了在诱惑与权势面前,坚守原则、忠诚不渝的重要。它通过细腻婉转的描写,塑造了一个忠贞不渝的“节妇”形象,而这正是诗人自我人格的映射,体现了“富贵不能淫”的士人操守。在今天看来,这种不趋炎附势、以气节自守的精神,仍是一种令人敬佩的道德力量和人格追求。

关于诗人:

张籍(约768 - 约830),字文昌,原籍吴郡(今江苏苏州),移居和州(今安徽和县)。贞元十四年(798)进士。历官太常寺太祝,水部郎中,终国子司业,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。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。他创作的乐府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,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。在艺术上,他的诗歌的最大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又平易自然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调笑令 · 杨柳」王建
tiao xiao ling · yang liu

「调笑令 · 杨柳」王建

「调笑令 · 杨柳」杨柳,杨柳,日暮白沙渡口。船头江水茫茫,商人少妇断肠。肠断,肠断,鹧鸪夜飞失伴。 王建 赏析:

Next
「移家别湖上亭」戎昱
yi jia bie hu shang ting

「移家别湖上亭」戎昱

「移家别湖上亭」好是春风湖上亭,柳条藤蔓系离情。黄莺久住浑相识,欲别频啼四五声。 戎昱 赏析: 这首诗作于搬家时,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。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