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贾生」李商隐

jia sheng

「贾生」
宣室求贤访逐臣,贾生才调更无伦。
可怜夜半虚前席,不问苍生问鬼神。

李商隐

赏析:

这首诗通过咏史的方式,描写汉文帝贾谊的典故,以此抒发诗人对封建统治者求贤若渴的虚伪本质的批判,同时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。贾谊是西汉初年才华横溢的政治家,因遭权臣排挤,被贬至长沙,后虽得召回,却并未真正受到重用。诗人借此史实,批评统治者不关心民生,而沉溺于虚妄的鬼神之说,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失望。

第一联:“宣室求贤访逐臣,贾生才调更无伦。”
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被贬的贾谊,贾谊的才华世间无人可比。
首句写汉文帝礼贤下士,特意召见曾被贬谪的贾谊,表现出求贤若渴的姿态。次句直接称赞贾谊的才华超群,暗示其本应获得重用。诗人在表面上客观叙述这一历史事件,实则为后文的讽刺做铺垫。

第二联:“可怜夜半虚前席,不问苍生问鬼神。”
可叹那深夜前倾身子聆听,却不是在关心百姓疾苦,而是在询问鬼神之事。
诗意在此陡然转折,点出汉文帝虽然看似求贤,实则对国家民生漠不关心,只对鬼神之说感兴趣。这一强烈对比揭示了封建帝王求才的虚伪,表现了诗人对人才被浪费的愤慨,也隐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哀叹。

整体赏析:

全诗采用对比手法,前两句铺陈汉文帝求贤纳谏的形象,后两句则揭露他真正关心的并非社稷民生,而是鬼神之事。诗人巧妙地运用贾谊的典故,既批判了封建帝王虚伪求贤的本质,又寄托了自身的身世之感。诗歌语言凝练,讽刺辛辣,含而不露,使人读后回味无穷。

写作特点:

  1. 用典精妙,寓意深远:诗人借贾谊之事,不仅批评汉文帝,更影射封建统治者普遍存在的弊病,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。
  2. 对比鲜明,讽刺犀利:前半写帝王求贤,后半却揭露其不务正事,以鲜明的对比增强讽刺力度。
  3. 感情深沉,言简意赅:全诗仅四句,却层层递进,从铺垫到反转,从讽刺到感慨,言辞凝练,意味深长。

启示:

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,揭示了封建统治者表面求贤若渴,实则不重用真正贤才的虚伪本质,也反映了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无奈。它提醒我们,真正的人才不仅需要被发现,更需要被合理使用,只有关心民生、实事求是,才能成就真正的治国之道。

关于作者:

li shang yin

李商隐(813 - 858),字义山,晚唐大家,擅骈文,尤工诗。诗与杜牧齐名,人称“小李杜”。怀州河内(今河南省焦作市)人。少年时,境况极为艰难九岁丧父,所谓“浙水东西,半纪漂泊”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嫦娥」李商隐
chang e

「嫦娥」李商隐

「嫦娥」云母屏风烛影深,长河渐落晓星沉。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 李商隐 赏析:

Next
「蝉」李商隐
chan

「蝉」李商隐

「蝉」本以高难饱,徒旁限费声。五更疏欲断,一树碧无情。薄宦梗犹泛,故园芜已平。烦君最相警,我亦举家清。 李商隐 赏析: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