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风雨」
李商隐
凄凉宝剑篇, 羁泊欲穷年。
黄叶仍风雨, 青楼自管弦。
新知遭薄俗, 旧好隔良缘。
心断新丰酒, 销愁斗几千。
赏析:
这首诗是李商隐在仕途失意、人生低谷时所作,表达了他深沉的悲愤与无奈。诗人怀才不遇,长期在官场党争的夹缝中挣扎,却始终难以施展抱负。他身处漂泊之境,目睹世态炎凉、人情冷漠,感慨自己犹如秋叶飘零,而那些飞黄腾达之人却依旧沉醉于享乐之中。全诗情感强烈,宛如一曲命运的悲歌,咏叹着诗人的坎坷经历和不平之鸣。
第一联:“凄凉宝剑篇,羁泊欲穷年。”
*写下这篇充满凄凉之感的诗篇,我却仍旧流落天涯,恐怕这一生都将如此。 *
“宝剑篇”原本象征英雄豪情,而诗人却以“凄凉”二字冠之,暗示自己壮志难酬,感慨身世飘零。一方面,这让人想到郭震曾写《宝剑篇》而得以功成名就,而诗人却依旧身陷困境;另一方面,这也折射出他远大理想与现实落魄的强烈反差,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。
第二联:“黄叶仍风雨,青楼自管弦。”
风雨中黄叶飘落,凄清冷寂,而青楼之中仍是歌舞喧天。
这一联通过环境的对比,进一步渲染诗人的孤独无助。“黄叶”象征诗人自身的漂泊与凋零,而风雨则象征世道艰难。与之相对,青楼中仍然丝竹不断,那些得志者依旧沉溺于享乐,形成鲜明反差。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人世冷暖,也加重了诗人内心的苦闷。
第三联:“新知遭薄俗,旧好隔良缘。”
新交的朋友被浅薄的世俗所误解,旧日的好友却因缘分断绝而无法再见。
诗人感慨人情冷漠,新交的朋友被世俗诋毁,旧友又因种种阻隔而疏远。这既是对自身境遇的写照,也暗示了他在党争中被排挤的现实。他在朝廷的夹缝中生存,既无法结交志同道合的新友,又无法再与故友相聚,心中愈发感到孤独无依。
第四联:“心断新丰酒,销愁斗几千。”
我独自对着新丰美酒伤心欲绝,可是喝下多少酒才能真正消除心头的愁苦呢?
诗人借酒浇愁,但深知即使千杯万斗也无法真正解忧。这里暗用了马周借新丰美酒遇知己的典故,但诗人却明白,自己即使再多饮酒,也难以等来这样的际遇。最后一句以反问形式加重愁绪,使全诗的悲凉情感推向高潮,留下无尽的惆怅。
写作特点:
- 对比鲜明,情感强烈
诗人巧妙运用对比手法,如“黄叶”与“青楼”的对比、“新知”与“旧好”的对比、“宝剑篇”与“凄凉”的对比,突出他怀才不遇、漂泊无依的境遇。 - 用典自然,增强意蕴
诗中提及“宝剑篇”,暗指郭震的典故;最后又用“新丰酒”隐喻马周的际遇,前后呼应,使诗意更加深沉厚重。 - 寓情于景,景中含悲
诗人借风雨飘零的黄叶映衬自己的孤寂,通过青楼歌舞的热闹反衬自己的冷落,营造出苍凉悲愤的氛围,使诗歌更具感染力。
整体赏析:
这首诗以低沉哀婉的笔调,描绘了诗人身世飘零、仕途受挫的苦闷。诗人起初因仕途失意而感叹自身困境,继而以风雨飘零的黄叶映衬自己命运的多舛,又通过对比描绘世态炎凉,最终以借酒浇愁的无奈作结,展现了一个才华横溢却屡遭挫折的文人形象。诗歌虽短,却充满浓烈的悲愤情绪,如同一曲命运的哀歌,深深触动人心。
启示:
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遭遇的写照,更映射出封建社会中许多怀才不遇之人的共同命运。诗人对现实的不满,对理想落空的愤慨,以及对人生漂泊无依的悲叹,使这首诗具有超越时代的共鸣力。它告诉我们,才华虽重要,但机遇与环境同样不可忽视;面对逆境,或许我们无法改变命运,但仍然可以坚守内心的信念,不让悲凉吞噬希望。
关于作者:
李商隐(813 - 858),字义山,晚唐大家,擅骈文,尤工诗。诗与杜牧齐名,人称“小李杜”。怀州河内(今河南省焦作市)人。少年时,境况极为艰难九岁丧父,所谓“浙水东西,半纪漂泊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