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奉答李和甫代简 · 其二」
黄庭坚
梦中往事随心见,醉里繁华乱眼生。
长为风流恼人病,不如天性总无情。
赏析:
这首诗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作品,写于他宦海浮沉、屡遭贬谪的时期。黄庭坚性格耿直,才华卓绝,因坚持正直立场而屡遭排挤,身世坎坷。此诗正是他在苦闷中对自己命运的感慨,以及对人世浮华的清醒认知。
第一联:“梦中往事随心见,醉里繁华乱眼生。”
往事如潮,在梦中总是随心浮现;醉眼朦胧中,那些繁华景象纷乱虚幻。
诗人以“梦中”与“醉里”两种迷离的状态,描绘了过往的人生经历和荣华富贵的虚幻。梦境中的往事虽可“随心”回望,反映出诗人对过往种种的执着;而“醉里繁华乱眼生”则揭示了现实的浮华混乱,表达诗人对名利场的厌倦。对仗工整、情感深沉,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苦闷。
第二联:“长为风流恼人病,不如天性总无情。”
我因风骨傲然、耿介不屈而烦恼不断;还不如天生冷漠无情,这样就不会痛苦了。
诗人直抒胸臆,将自己的品格与痛苦联系起来,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自嘲。他自认“风流”,意指志行高洁、才情俊朗,却因此屡遭打击;因此诗人借反语发泄出一种看似“无情”的慨叹,实则更显其对现实的失望与不甘。
整体赏析:
这首诗以梦境、醉态为引子,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与对现实的感慨。诗人以“风流”自许,意指自身高洁的品格和独特的才华,却因不肯随波逐流而饱受打击,遂发出“不如天性总无情”的慨叹。全诗虽写自我感受,却寄寓了深刻的社会批判。诗人看透了世事浮沉、荣华幻象,表现出旷达中带着隐隐的无奈。
写作特点:
- 对仗工整,结构严谨:首联、尾联对仗精妙,意境相辅,突出诗人内心的困顿与挣扎。
- 情感真挚,发自肺腑:诗人将自身的品格、遭遇与内心矛盾直白地诉诸笔端,情感真挚动人。
- 反语讽喻,意味深长:“不如天性总无情”表面自嘲,实则反映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坚持与珍惜。
启示:
这首诗传达了黄庭坚身处困境时对现实的清醒认识,以及在理想与现实冲突中的挣扎与痛苦。诗人借反语表达了他对自身耿直性格的无奈,实则更显出他在逆境中依旧坚持操守的坚定信念。诗歌告诉我们,面对世事纷扰,尽管保持真我可能带来痛苦,但真正的风骨和高洁正是这种坚守中最宝贵的品质。
关于诗人:
黄庭坚(1045 - 1105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北宋著名的文学家、书法家,江西洪州分宁(今江西修水县)人。黄庭坚的诗是最具宋诗艺术特色的,受黄庭坚的影响而形成的江西诗派,开启了南宋的一代诗风,并对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