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渡汉江」
宋之问
岭外音书断,经冬复历春。
近乡情更怯,不敢问来人。
释义:
这是诗人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,意在写思乡情切,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,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。
前两句: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,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。
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。贬斥蛮荒,本就够悲苦的了,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,彼此未卜存亡,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,捱过漫长的时间。诗人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、音书的断绝、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,而是依次层递,逐步加以展示,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、苦闷的感情,和对家乡、亲人的思念。此诗人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,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,以及度日如年、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,都历历可见,鲜明可触。
后两句: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,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。
“近乡情更怯,不敢问来人。”两句描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理变化。诗人因长期不知家人消息而逃离贬地,走近家乡。愈接近故乡,离家人愈近,担忧也愈厉害,简直变成了一种害怕。因为诗人贬居岭外,又长期没有家人的任何音讯,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,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,怕家人由于诗人的牵累而遭到不幸。
此诗不仅有巧妙的抒情艺术,而且有更深刻的体会。作者用逐层递进的追述,交代了背景之后,立即直抒胸臆,不加保留地倾诉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。但是,读者却必需经过一番认真的咀嚼,才能感受到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,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。这种高度简洁的抒情手法,使作品用最省略的语言,获取了极为深远的艺术效果。
关于诗人:
宋之问(约656 - 712),一名少连,字延清,汾州(今山西汾阳)人,一说弘农(今河南灵宝)人。高宗上元二年(675)进士。武则天时,以文才为宫廷侍臣,颇受恩宠。后因结交张易之获罪,贬泷州参军。中宗景龙中(708)转考功员外郎,与杜审言、薛稷等同为修文馆学士。又以受贿罪贬越州长史。睿宗景云元年(710)流放钦州。玄宗先天元年(712)赐死。有《宋之问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