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大林寺桃花」白居易

da lin si tao hua

「大林寺桃花」
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
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。

白居易

释义:

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,元和十二年(公元817年)初夏诗人作于江州。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,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,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,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一片盛开的桃花。

开头两句:四月,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,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。诗人在登临之前,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,而恼怒,而失望。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,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,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,突变到惊异、欣喜,以至心花怒放。

在首句开头,诗人着意用了“人间” 二字,这意味着这一奇遇、这一胜景,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,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,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,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。

后两句: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,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,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,喜出望外,猛然醒悟: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。

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,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。“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。” 诗人想到,自己曾因为惜春、恋春,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,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,原来春并未归去,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,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。

在这首短诗中,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,天真可爱,活灵活现,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、热爱。这首小诗的佳处,正在立意新颖,构思灵巧,而戏语雅趣,又复启人神思,惹人喜爱,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。

关于诗人:

Bai Ju-yi

白居易(772—846),字乐天,晚年自号香山居士、醉吟先生,人称白傅。原籍太原,后徙下邽(今陕西渭南)。白居易是唐代创作数量最多的诗人,其诗有讽谕、闲适、感伤和杂律等类,也是继李白杜甫之后最有影响力的诗人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花非花」白居易
hua fei hua

「花非花」白居易

「花非花」花非花,雾非雾,夜半来,天明去。来如春梦几多时?去似朝云无觅处。 白居易 释义:

Next
「琴」白居易
qin bai ju yi

「琴」白居易

「琴」置琴曲机上,慵坐但含情。何烦故挥弄,风弦自有声。 白居易 释义: 白居易的这首诗虽短小朴素,内里却又颇有几分精致与深杳味道。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