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春怨」金昌绪

Chun yuan

「 春怨 」
打起黄莺儿,莫教枝上啼。
啼时惊妾梦,不得到辽西。

金昌绪

赏析:

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代边塞战争频仍之时,描写一位少妇对远征辽西、久未归来的丈夫的深切思念。诗人以极简的笔墨,传达了战争背景下民间生活的苦痛与情感的无奈。全诗言短情长,是唐代闺怨诗中的杰出篇章。

第一联:“打起黄莺儿,莫教枝上啼。”
我挥手驱赶枝头黄莺,别让它在树上啼叫。
起句以一个具体的动作“打起黄莺儿”入手,语气看似轻巧,实则别有深情。黄莺通常为报春之鸟,其声清脆悦耳,但诗中少妇却反常地要将其赶走。这不合常理的举动,正引出她复杂细腻的情感:她害怕鸟鸣打扰自己的一段梦境。

第二联:“啼时惊妾梦,不得到辽西。”
它一啼叫,就会惊醒我的梦,我便无法梦中前往辽西与夫相见。
后联点明原因,原来黄莺的啼叫会惊扰梦境,而这梦正是她唯一可以“奔赴辽西”的方式。梦中相会,是她与远方丈夫唯一的精神慰藉,黄莺打破的,不只是一个梦,更是她脆弱的希望与寄托。这句含情至深,却写得极为自然,不显哀怨而自有哀情。

整体赏析:

这首诗构思巧妙,情感真挚。以“打黄莺”这一生活中极细微的动作为切口,通过一段即将被打断的梦境,展现少妇的相思之苦与心灵的孤独。她不责夫之不归,不诉自身之苦痛,只写怕鸟惊梦,梦不能到辽西,便足以令人动容。结尾不再铺陈,而戛然而止,反倒让余情不尽,动人至深。诗中没有正面写战争,却处处透露出战争带来的离别之苦与情感的破碎。

写作特点:

全诗语言朴素自然,却极富表现力,善于以小见大、借物传情。通过黄莺、梦境这些意象,间接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哀怨和希望的幻灭。尤其是结尾“不得到辽西”,语尽而意未尽,极富余韵,令人回味无穷。诗中巧妙地将外部自然之声与内心情感联系起来,使情与景、事与意高度融合,展现出唐代诗歌在“言简意深”上的艺术追求。

启示:

这首诗启示我们,真正深刻的情感往往无需大声呼喊,而是隐藏在极细微的动作与言语之中。诗人通过描写少妇对梦境的珍惜,映射出在动荡年代中平凡百姓所承受的情感折磨。战争带来的不仅是战场上的牺牲,更是家庭的分离与心灵的创伤。这首短诗用婉转细腻的方式,表达出对和平的向往与对亲情爱情的珍视,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情感共鸣。

关于诗人:

金昌绪,生平不详,大约为余杭(今属浙江)人,现今仅存诗《春怨》一首,却是好诗,广为流传。

Total
0
Shares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Prev
「赠阙下裴舍人」钱起
zeng que xia pei she ren

「赠阙下裴舍人」钱起

「赠阙下裴舍人」二月黄莺飞上林,春城紫禁晓阴阴。 长乐钟声花外尽,龙池柳色雨中深。 阳和不散穷途恨,霄汉长怀捧日心。 献赋十年犹未遇,羞将白发对华簪。 钱起

Next
「贫女」秦韬玉
A Poor Girl

「贫女」秦韬玉

「贫女」蓬门未识绮罗香,拟托良媒益自伤。谁爱风流高格调,共怜时世俭梳妆。敢将十指夸针巧,不把双眉斗画长。苦恨年年压金线,为他人作嫁衣裳。 秦韬玉 释义: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