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北青萝」
李商隐
残阳西入崦,茅屋访孤僧。
落叶人何在,寒云路几层。
独敲初夜磬,闲倚一枝藤。
世界微尘里,吾宁爱与憎!
赏析:
这首诗作于晚唐时期,诗人李商隐通过描绘访僧悟禅的过程,表达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之心。诗题“北青萝”可能指僧人所居的幽深山林,亦或是一个地名。全诗以清幽静谧的山间景色烘托诗人的心境,最终在访僧过程中顿悟人生,表现出对世间爱憎的淡然态度。
第一联:“残阳西入崦,茅屋访孤僧。”
夕阳西沉,落日余晖洒入山坳之中,我来到这处茅屋拜访一位孤独的僧人。
诗人借残阳与山坳的景象,渲染出清幽而古朴的氛围,奠定全诗基调。
第二联:“落叶人何在,寒云路几层。”
落叶纷飞,杳无人迹,寒云缭绕,山路蜿蜒不见尽头。
深秋的景象衬托出山中寂静幽深的氛围,使人感受到清冷之意,也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索。
第三联:“独敲初夜磬,闲倚一枝藤。”
夜幕降临,孤僧独自敲响暮钟,他悠然地倚靠在藤杖旁。
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,展现了僧人淡泊宁静的生活,使人顿生禅意。
第四联:“世界微尘里,吾宁爱与憎!”
芸芸众生如尘埃浮沉,我又何必执着于世俗的爱与恨呢?
诗人借佛家智慧点明主题,表达看破世事、放下爱憎的豁达领悟。
整体赏析:
本诗通过写访僧过程,寄托了诗人对世事的思考。前半部分以深秋山林的寂静景色铺垫氛围,后半部分借孤僧超然物外的形象映衬诗人心境的变化。诗人本是因俗世烦扰而来,但在幽静的环境和禅意的氛围中逐渐平息心绪,最终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。
写作特点:
本诗意境清幽,情感深远,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。诗中“残阳”对“初夜”,“孤僧”对“独敲”,对仗工整,遣词精当。以“落叶”“寒云”“独敲”“闲倚”等意象描绘山林深处的寂静幽远,极富禅意。尤其是尾联以哲理性的语言点明主旨,使全诗的境界陡然升华。
启示:
这首诗告诉我们,人生如微尘浮沉,世间的爱憎皆是短暂虚幻。诗人通过访僧,得到了片刻的宁静和释然,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豁达态度。这种思想不仅是诗人短暂的自我安慰,也是一种面对人生苦乐时值得借鉴的心境。
关于作者:
李商隐(813 - 858),字义山,晚唐大家,擅骈文,尤工诗。诗与杜牧齐名,人称“小李杜”。怀州河内(今河南省焦作市)人。少年时,境况极为艰难九岁丧父,所谓“浙水东西,半纪漂泊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