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白石滩」
王维
清浅白石滩,绿蒲向堪把。
家住水东西,浣纱明月下。
赏析:
这首诗描写一个山村雨中清晨的恬淡生活图景,既有自然风光,也有人情风物。诗中语言质朴,画面生动,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出一幅山居日常生活图。特别是对农村妇女在农忙时节劳作与家庭和睦的描写,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,也折射出古代农耕社会中人与自然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。诗人在写景中融情,于平凡中见深情,是一首典型的山村生活写意诗。
第一联:“雨里鸡鸣一两家,竹溪村路板桥斜。”
雨中传来几声鸡鸣,山村里稀疏可见一两户人家。翠竹夹岸,小溪蜿蜒,村路上的板桥斜斜横卧。
首句以“鸡鸣”写声中有景,点出山村的寂静与清晨的生气,暗示这是鸡鸣不止、山雾未散的清晨时分。由于山地地形所致,村舍稀疏分散,“一两家”三字尤显山村清幽。次句继续勾勒山村图景,“竹溪”两字写出绿意盎然之感,“板桥斜”三字,则将整幅画面置于一种静中含动的姿态之中,突显山村自然质朴的风貌。
第二联:“妇姑相唤浴蚕去,闲看中庭栀子花。”
婆媳二人相互招呼着去给蚕种洗浴;庭院中,栀子花静静开放,无人顾及。
这一联将画面从景转向人物与活动,融生活于自然。古代农家在仲春时节常以盐水“浴蚕”选种,“妇姑相唤”写出一家妇女协力劳动的场景,温情而和睦。末句看似轻描淡写,却以“闲看”一词,与忙碌的劳作形成反衬。中庭中的栀子花素洁盛开,却无暇顾及,既添画意,又富寓意:这不仅表现春深农忙的状态,也流露出对日常美好之物的温柔注视和惜时情怀。
整体赏析:
诗中四句十二言,不仅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村雨景画,更如一轴活动着的生活画卷。前两句以视觉与听觉交织,勾勒出一个山村在清晨雨中苏醒的宁静景象;后两句则转入人物生活场面,将农村妇女的勤劳、亲情与美好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。特别是结尾那句“闲看中庭栀子花”,表面写闲,实则写忙,以静衬动,诗意顿生。
全诗在语言上朴实自然,极富生活气息;在结构上由远及近,由景及人,渐次展开,笔墨虽简,却回味悠长。诗人将自然景物与劳动生活巧妙结合,展现出一种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人”的艺术境界,既写实又具抒情之美。
写作特点:
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采用“以静衬动”、“以疏见幽”的方式,将山村之幽、劳动之勤、人情之美一一写出。用词简洁却意象丰富,如“鸡鸣”、“板桥”、“浴蚕”、“栀子花”等,均为富有生活气息又极具画面感的细节,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。尤其是对人物的描写避开正面描绘,而通过日常互动与侧面细节(如“相唤”、“闲看”)透露出人物关系与生活状态,极具表现力。
启示:
这首诗向我们传达了一种融自然与生活于一体的朴素美感,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乡村日常的细致观察与温柔书写。它启示我们,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,也不妨保有一颗欣赏庭前花开的心。同时,它也表现出传统家庭中的和睦与分工,妇姑相和、农事并举,传递出一种温馨、勤劳、自然和谐的生活理念,令人向往,也发人深思。
关于诗人:
王维(701 — 761),字摩诘,号摩诘居士。河东蒲州(今山西运城)人。王维是一位山水田园诗人,这是现今人们对其人其诗的一般印象。他的山水田园诗,兴象超远、意趣幽玄,如《山居秋暝》: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”色韵清绝,广受后世读者喜爱。但王维其人,却从未真正成为山水田园之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