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新沙」陆龟蒙

xin sha · lu gui meng

「新沙」
渤澥声中涨小堤,官家知后海鸥知。
蓬莱有路教人到,应亦年年税紫芝。

陆龟蒙

赏析:

陆龟蒙生活于晚唐时期,彼时朝政昏乱,藩镇割据,宦官与朝官的权力斗争使政治更加黑暗,社会动荡不安。统治者横征暴敛,民间疾苦深重,百姓无以为生。陆龟蒙虽以布衣终身,但目睹社会黑暗,常以诗针砭时弊,讽刺朝廷的荒唐与贪婪。《新沙》便作于这样的背景下。诗人见官府竟对海边新涨出的沙洲也计较征税,借极度夸张的想象和辛辣讽刺,揭露了统治阶层贪得无厌的本质。

第一联:“渤澥声中涨小堤,官家知后海鸥知。”
在渤海的涛声中新涨出一片小沙堤,官家比海鸥更早发现。
这里的“官家知后海鸥知”极富讽刺意味。海鸥世代生活在海边,是最熟悉潮汐、最早知晓地形变化的生灵,理应先于人类发现。但诗人却说官家比海鸥更早“知”,讽刺他们对搜刮赋税的嗅觉比任何生物都灵敏。新沙才刚刚涨起,还未成田,百姓未及耕种,官府的算盘便已打响。

第二联:“蓬莱有路教人到,应亦年年税紫芝。”
假如蓬莱仙山真有道路可通,官家大概也会年年去征收那里的灵芝。
后联由实写转为假设,将讽刺推向极致。蓬莱本为神仙居所,与尘世赋税无关,但诗人设想官府若能到达,必定会连仙草也课税。这种荒诞的想象恰恰揭示了官府贪得无厌、无所不至的本性。

整体赏析:

《新沙》是一首典型的讽刺诗。前两句写实,以新涨沙洲为引,暗示官府搜刮之急切;后两句假托虚境,夸张到蓬莱仙山,也不放过,形成荒唐而可笑的画面。整首诗仅二十八字,却揭露出当时统治阶级的本质:贪婪无度,穷极无聊,搜刮到连虚无缥缈的仙境也要征税。

诗中采用极度的夸张与冷峻的讽刺手法,使荒谬现实赤裸呈现,达到“以笑显怒”的艺术效果。它不仅是陆龟蒙讽刺诗的代表作之一,也集中展现了晚唐文人对黑暗现实的反思与批判。

写作特点:

  • 夸张入笔,荒诞显真
    全诗以夸张见长。海鸥是自然界的先知,却不如官府敏感;蓬莱本属虚无之境,却设想也要课税。荒诞的想象,反而映照了现实的荒谬。
  • 讽刺辛辣,笑中含怒
    诗中没有直言官府的贪婪,而是通过“官家知后海鸥知”与“税紫芝”这样的荒唐场景,揭露出统治者令人发笑又可鄙的嘴脸,讽刺力量极强。
  • 虚实结合,层层递进
    前两句写实景:新涨沙堤,官府即刻觊觎;后两句写虚境:设想仙山也难逃赋税。由实至虚,由近及远,讽刺逐层加深,逻辑严密,结构紧凑。
  • 语言简练,寓意深刻
    全诗仅四句,语言浅白直陈,却意蕴丰厚。表面写景,实则针砭时政。简洁的语句背后,是深沉的社会批判与民生关怀。
  • 喜剧化表现,悲剧性内涵
    诗人表面用调侃笔调,制造出可笑的情境,但其背后却是真实存在的社会悲剧——百姓苦不堪言,连新涨的沙洲也未能幸免。这种“喜剧外壳下的悲剧内核”,正是讽刺艺术的独特力量。

启示:

这首作品启示我们,文学并不仅仅是歌咏自然或抒发个人情怀,它也可以成为揭露社会弊病、批判不公现实的利器。陆龟蒙通过简洁而辛辣的讽刺,将官府的荒唐与贪婪揭露无遗,提醒后人:任何不顾百姓疾苦、只知竭泽而渔的统治,最终必将自取灭亡。它也告诉我们,真正的艺术往往在于把“平时习以为常”的荒唐事撕开,呈现给世人,让人发笑之余,更生出深思与警醒。

关于诗人:

Lu Guimeng

陆龟蒙(?- 约881),字鲁望,号天随子、江湖散人,苏州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,晚唐文学家、农学家。举进士不第后隐居松江甫里,与皮日休并称“皮陆”。其诗多讽喻现实,《新沙》“渤澥声中涨小堤,官家知后海鸥知”揭露赋税苛酷;《白莲》“无情有恨何人觉?月晓风清欲堕时”托物寄兴。散文《耒耜经》为现存最早农具专著,《野庙碑》则辛辣讽刺时政。诗风清峭疏淡,被列入《唐才子传》,鲁迅称其小品文“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”,在晚唐文坛独树一帜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吴宫怀古」陆龟蒙
wu gong huai gu · lu gui meng

「吴宫怀古」陆龟蒙

「吴宫怀古」香径长洲尽棘丛,奢云艳雨只悲风。吴王事事须亡国,未必西施胜六宫。 陆龟蒙 赏析: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