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喜迁莺 · 花不尽」晏殊

xi qian ying · hua bu jin

「喜迁莺 · 花不尽」
花不尽,柳无穷。
应与我情同。
觥船一棹百分空。
何处不相逢。

朱弦悄。知音少。
天若有情应老。
劝君看取利名场。
今古梦茫茫。

晏殊

赏析:

这首词作于北宋中期,晏殊身居高位之时。晏殊自幼才名显赫,年少即中进士,仕途一帆风顺,累官至宰相。然而,他所处的政治环境并不清明,朝中派系林立,权臣倾轧,名利场如战场。此词虽为赠别之作,通篇却流露出对现实人生的清醒洞察与隐隐倦意。其辞意在晏殊词中颇为罕见,展现出词人少有的颓唐与悲凉,字里行间隐含了他对政治纷争、人生聚散的深层感慨。

第一段:“花不尽,柳无穷。应与我情同。觥船一棹百分空。何处不相逢。”
花开无尽,柳色无边,它们仿佛也与我此刻的离情一样绵长难尽。一叶扁舟上,饮尽美酒也难解别愁,但世间路远,总有机会再相逢。
起笔以花柳起兴,借自然意象映照离情的无穷无尽,柔婉含蓄而不流于伤感。“觥船一棹百分空”化用杜牧诗句,表达一种表面旷达、内心愁苦的矛盾情绪。“何处不相逢”虽为劝慰之语,却也透出一丝无奈,显露出词人对聚散无常的冷静认知。

第二段:“朱弦悄。知音少。天若有情应老。劝君看取利名场。今古梦茫茫。”
琴弦寂静,知音稀少,若连苍天都有情,也应因悲哀而衰老。我劝你看清这名利场,古往今来,不过如梦一场。
这一段转为直抒胸臆,朱弦悄然,象征知音远去后的孤独。接着“天若有情应老”借李贺诗意表达一种天人共悲的深切离愁。最后以“利名场”作结,将人生的名利追逐喻为梦境,暗含词人对权力浮沉的清醒批判与超脱态度。

整体赏析:

这首词虽为赠别之作,但情感基调远较寻常辞章来得深沉。上片寄情于物,以花柳比离情,语言温婉,感情绵长;下片则沉入内心,直面知音难觅、利名如梦的人生本质。全词结构紧凑,情绪递进,自初见离意的含蓄婉约,渐至现实洞察的冷峻醒觉,再至结语处的人生哲思,既婉转动人,又沉郁深远。

写作特点:

  1. 寓情于物,层层递进:以花柳起笔,映衬离情之绵延,引出对人生聚散、名利无常的哲思。
  2. 虚实相生,婉中见峻:词中看似温婉抒情,实则含有深沉的世事感悟与自省意识。
  3. 典故融入,自然流转:“觥船一棹”、“天若有情”均化用旧诗典意,但融于语脉毫不生硬,反增强词意的厚度。
  4. 语言流畅,风格独异:较之晏殊一贯的雍容典雅,此词意蕴颓唐清冷,风格偏向苏李,显示其词艺的多面性。

启示:

晏殊虽贵为宰相,却在这首词中道出对“利名场”的深切反思,体现出一个久经世故者的沉郁哲思。他以花柳之常,喻人事之变;以醉酒解愁,言知音难觅;最终点明今古如梦,引人警醒。此词不只是赠别语,更是对功名、知音与人生意义的深刻拷问。对今日读者而言,它提醒我们:在世事浮沉与人情冷暖之间,需守住自我,莫被名利所迷,方能不枉一生。

关于诗人:

Yan Shu

晏殊(991 - 1055),字同叔,抚州临川(今江西抚州)人,北宋婉约词派开山宗师。十四岁以神童入仕,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,谥“元献”。其词雍容典雅,于富贵气象中暗蕴人生哲思,《珠玉词》存作140首。《浣溪沙》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”将无常之感融入自然意象;《蝶恋花》“昨夜西风凋碧树”更被王国维列为人生三境之一。诗亦工丽,《寓意》“梨花院落溶溶月”展露 闲雅情致。提拔范仲淹、欧阳修等,开创北宋 “江西词派” 先声,王灼评其“ 温润秀洁,五代之气尽矣 ”,奠定宋词雅化基础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渔家傲 · 画鼓声中昏又晓」晏殊
yu jia ao · hua gu sheng zhong hun you xiao

「渔家傲 · 画鼓声中昏又晓」晏殊

「渔家傲 · 画鼓声中昏又晓」画鼓声中昏又晓。时光只解催人老。求得浅欢风日好。齐揭调。神仙一曲渔家傲。

Next
「踏莎行 · 碧海无波」晏殊
ta suo xing · bi hai wu bo

「踏莎行 · 碧海无波」晏殊

「踏莎行 · 碧海无波」碧海无波,瑶台有路。思量便合双飞去。当时轻别意中人,山长水远知何处。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