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吴宫怀古」陆龟蒙

wu gong huai gu · lu gui meng

「吴宫怀古」
香径长洲尽棘丛,奢云艳雨只悲风。
吴王事事须亡国,未必西施胜六宫。

陆龟蒙

赏析:

这首诗是晚唐诗人陆龟蒙的七言绝句。诗人寓居松江时,常凭吊吴宫遗迹,此诗便是在登临游览、触景生情之际写下。陆龟蒙生活在晚唐,朝政腐败,藩镇割据,党争激烈,奸佞专权,正直之士往往不被容纳。他借古讽今,通过对吴国灭亡的历史反思,表达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批判。

诗题“吴宫”即吴王夫差当年所建馆娃宫等处,象征着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。陆龟蒙通过历史的镜像,影射晚唐政治,揭露奢靡腐化的危害。

第一联:“香径长洲尽棘丛,奢云艳雨只悲风。”
昔日香径与长洲苑,如今只剩荆棘丛生;当年的歌舞升平、云雨欢情,如今只剩下悲风萧瑟。
这一联以“今昔对比”开篇,将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形成强烈反差。“香径”“长洲”原是吴宫的美丽景致,如今“尽棘丛”,象征盛极而衰。后句“奢云艳雨”原指宫廷歌舞之盛景,而今只余“悲风”,寓意由繁华转为凄凉,点出亡国之因。

第二联:“吴王事事须亡国,未必西施胜六宫。”
吴王夫差的作为件件都注定要亡国,并非因西施美貌超过六宫佳丽。
这里直陈亡国的根源,否定“红颜祸水”的旧说。诗人明确指出,亡国的责任在于吴王荒淫误国,而非西施惑主。这既是对“女祸亡国”论调的驳斥,也是对统治者昏庸无道的批评。

整体赏析:

这首诗篇幅虽小,却寓意深远。诗人以今昔对比手法,写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,映衬出历史教训的深刻性。前两句借景抒怀,描绘吴宫废墟,强调盛极必衰的规律;后两句直言亡国之因,批判帝王无道,而非归咎于女子,从思想上超越了传统“女祸”论。

全诗语言精炼,情感激烈,既有历史的沧桑感,又有现实的讽刺意味。陆龟蒙以历史为鉴,影射当时唐末政治的腐败与危机,借吴宫旧事寄寓现实关怀,显示了其忧国忧民的胸怀与清醒的政治认识。

写作特点:

  • 今昔对比,情景交融
    通过“香径”“长洲”的昔日繁华与今日“尽棘丛”的荒凉,形成强烈反差,增强历史的沉重感。
  • 用典深刻,寓意鲜明
    “奢云艳雨”典出宫廷艳事,“西施”则为古代红颜祸水之说的代表。诗人善用典故,批判锋锐,直指帝王之过。
  • 直抒胸臆,议论中见锋芒
    末句“未必西施胜六宫”直言历史真相,摆脱了空泛的咏史写景,转而切中政治根源,带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。
  • 简练有力,短小精悍
    全诗仅二十八字,却层层递进,先写景,再议论,最后直抒胸臆,寓意深远,显示出高度的凝练力。

启示:

这首作品不仅是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批判,更是对“红颜祸水”论的否定。它告诉我们,历史上国家的兴衰根源不在于女子,而在于统治者的作为与政治的腐败。陆龟蒙通过此诗,提醒后世要以史为鉴,认识到盛极必衰的规律,更要正视人主的责任。在今天读来,依旧有深刻的警示意义:社会的兴亡,不应推诿于外在因素,而应正视制度与人事的根本。

关于诗人:

Lu Guimeng

陆龟蒙(?- 约881),字鲁望,号天随子、江湖散人,苏州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,晚唐文学家、农学家。举进士不第后隐居松江甫里,与皮日休并称“皮陆”。其诗多讽喻现实,《新沙》“渤澥声中涨小堤,官家知后海鸥知”揭露赋税苛酷;《白莲》“无情有恨何人觉?月晓风清欲堕时”托物寄兴。散文《耒耜经》为现存最早农具专著,《野庙碑》则辛辣讽刺时政。诗风清峭疏淡,被列入《唐才子传》,鲁迅称其小品文“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”,在晚唐文坛独树一帜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丁香」陆龟蒙
ding xiang · lu gui meng

「丁香」陆龟蒙

「丁香」江上悠悠人不问,十年云外醉中身。殷勤解却丁香结,纵放繁枝散诞春。 陆龟蒙 赏析:

Next
「新沙」陆龟蒙
xin sha · lu gui meng

「新沙」陆龟蒙

「新沙」渤澥声中涨小堤,官家知后海鸥知。蓬莱有路教人到,应亦年年税紫芝。 陆龟蒙 赏析: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