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宿清溪主人」李白  

su qing xi zhu ren

「宿清溪主人」
夜到清溪宿,主人碧岩里。
檐楹挂星斗,枕席响风水。
月落西山时,啾啾夜猿起。

李白

赏析:

这首诗是李白漫游期间投宿友人之作,大概作于公元750年前后,其意境与风格展现了诗人脱离宫廷后,深入自然、寻求心灵栖居的典型状态。诗中“清溪”不仅是地理名称,更象征着一种远离尘嚣、清澈澄明的精神境界。李白此次夜宿,体验的不仅是一处居所,更是一场与天地星辰共呼吸的静默对话。

第一联:“夜到清溪宿,主人碧岩里。”
在夜色中来到清溪畔寄宿,主人的居所就坐落于青翠的山岩之中。
开篇平实叙事,却蕴含深意。“夜到”点出时间,也为后文对夜景的细腻感受埋下伏笔。“碧岩里”三字,既交代了居所环境的幽深僻静,也暗示了主人高洁隐逸的身份,为全诗奠定了清幽脱俗的基调。

第二联:“檐楹挂星斗,枕席响风水。”
屋檐和廊柱间,仿佛悬挂着璀璨的星辰;卧在枕席之上,耳畔回响着风声与水声的交响。
此联是诗中神来之笔,从视觉与听觉两个维度,将宏大的自然与细微的居所完美融合。“挂星斗”是极致的夸张与想象,将浩瀚的星空拉近至檐楹之间,使得这山中小屋仿佛成了宇宙的中心,意境壮阔而奇幻。“响风水”则从极宏阔转为极细微,风声、水声透过枕席传入耳中,是触觉与听觉的通感,写出了诗人身心与自然最深切的贴合。一“挂”一“响”,一静一动,构筑了一个立体的、可居可感的诗意空间。

第三联:“月落西山时,啾啾夜猿起。”
当月亮沉下西山之时,山林中响起了夜猿“啾啾”的啼叫声。
尾联是一个时间的推移与意境的转换。月落,意味着长夜将尽,诗人或许彻夜未眠,静观天地变幻。猿声的“啾啾”响起,打破了后夜的寂静,这声音不显凄厉,反而带着山野的生机,为这片静谧的山水画卷注入了生命的灵响,并以声音结尾,余韵悠长。

整体赏析:

这首诗的艺术成就,在于它构建了一个由“人境”通往“天境”的完美过渡。诗人的行踪(夜到→宿)是线索,而感受的递进才是核心:从找到居所(安定),到与星斗共栖(扩张),再到聆听风水(内化),最终融入山野的黎明(合一)。全诗没有直抒胸臆,却通过“挂星斗”、“响风水”这样极具代入感的体验,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诗人那种物我两忘、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超然心境。它是静美的,但静美中蕴含着宇宙的呼吸与生命的律动。

写作特点:

  • 感官的立体交融:诗歌巧妙融合了视觉(碧岩、星斗、月落)、听觉(响风水、猿起)与触觉(枕席),营造出一个全方位沉浸式的山夜体验。
  • 夸张与通感的妙用:“檐楹挂星斗”是视觉的夸张,将远景拉近;“枕席响风水”是触觉与听觉的通感,将外景内化。这两种手法共同作用,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奇幻色彩。
  • 以动衬静的极致手法:“响风水”与“夜猿起”都是以细微的、空灵的声音来反衬山夜整体的静谧,达到了“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”的艺术效果。
  • 结构的自然流转:诗歌依循时间顺序(夜到→月落)平铺直叙,但内在的情感与意境却层层递进,由实入虚,由静入灵,结构严谨而自然。

启示:

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与现代生活迥异的生命状态:一种深度的、与自然同步的栖息。在当今信息爆炸、感官被过度刺激的时代,李白式的“枕席响风水”成为一种珍贵的启示——真正的宁静与丰盈,或许不在于拥有多少,而在于感知多深。它提醒我们,偶尔需要从喧嚣中抽身,去体验一种更为本真的生活:让星辰成为屋顶,让风声成为乐章,在绝对的静默与自然的天籁中,重新校准内心的节奏,找回那个与天地万物紧密相连的、最初的自己。这种体验,是对抗精神内耗、获得深层治愈的古老智慧。

关于诗人:

Li Bai

李白(701 - 762)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座之一,而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李白。李白将中国的古典诗歌,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顶峰,并以卓越的成就影响了古今中外一代代优秀文人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铜官山醉后绝句」李白  
tong guan shan zui hou jue ju

「铜官山醉后绝句」李白  

「铜官山醉后绝句」我爱铜官乐,千年未拟还。应须回舞袖,拂尽五松山。 李白 赏析:

Next
「秋浦歌 · 其十二」李白  
qiu pu ge XII

「秋浦歌 · 其十二」李白  

「秋浦歌 · 其十二」水如一匹练,此地即平天。耐可乘明月,看花上酒船。 李白 赏析: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