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水龙吟 · 寄陆放翁」刘过

shui long yin · ji lu fang weng

「水龙吟 · 寄陆放翁」
谪仙狂客何如,看来毕竟归田好。
玉堂无比,三山海上,虚无缥缈。
读罢《离骚》,酒香犹在,觉人间小。
任工菜花葵麦,刘郎去后,桃开处、春多少。

一夜雪迷兰棹。傍寒溪、欲寻安道。
而今纵有,新诗冰柱,有知音否。
想见鸾飞,如椽健笔,檄书亲草。
算平生、白传风流,未可向、香山老。

刘过

赏析:

刘过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,曾多次投笔从戎,力主抗金。陆游是他仰慕已久的先辈词人和民族志士,虽年长近三十岁,但两人情怀相投,志趣契合。《水龙吟·寄陆放翁》写于陆游归隐山阴之后,是刘过对陆游的寄赠词。词中既有对陆游隐逸生活的描写与赞叹,也寄托了对他出山报国的殷切期待,体现了两位诗人“知其不可而为之”的家国理想。

上片:“谪仙狂客何如,看来毕竟归田好。玉堂无比,三山海上,虚无缥缈。读罢《离骚》,酒香犹在,觉人间小。任工菜花葵麦,刘郎去后,桃开处、春多少。”
被称为“谪仙”的李白也不过如此,看来最终还是归隐田园最好。官场的荣华富贵,比不上归田的闲适,连海上三山的仙境都显得虚无缥缈。读完《离骚》,酒香还在,顿觉世俗之事渺小无比。任由人们去忙碌在菜花与麦田间,我归隐之后,那些春日桃花又多开了几许呢?

上片铺写陆游归隐生活的安适与脱俗。开头以李白和贺知章相类,称赞陆游才情横溢,却最终归田,这是对陆游处世选择的认同。“玉堂”、“三山”分别象征仕途和仙界,皆不如归田现实可得、自在安逸。“读罢《离骚》,酒香犹在”,点出放翁虽归隐,却仍满怀忧国之情,内涵深远。而“菜花葵麦”与“桃开处、春多少”借玄都观故事反用之,表达对庙堂权贵兴替的冷眼旁观,也暗含词人对陆游放弃仕途、归隐田园的复杂情感。

下片:“一夜雪迷兰棹。傍寒溪、欲寻安道。而今纵有,新诗冰柱,有知音否。想见鸾飞,如椽健笔,檄书亲草。算平生、白传风流,未可向、香山老。”
一夜风雪中,小舟迷失在寒冷的溪边,我欲前往拜访山阴的隐士戴安道。而如今纵有新作诗章如冰柱般清峻高洁,却不知是否还有知音共赏?我想象你凤鸣高飞,依旧笔力遒劲,亲笔起草檄文征战沙场。你这等风流人物,怎可就此归老山林,归隐香山?

下片由作者自身引出,借王徽之夜雪访戴安道的典故,写他对陆游的思念与仰慕。寒溪夜雪、孤舟求访的画面透露出深切情感。“新诗冰柱”喻陆游清峻峭拔的诗风,同时也暗指词人虽有才华却知音稀少的孤独感。“鸾飞”、“健笔”、“檄书亲草”转入劝勉之意:陆游既具文才武略,正应再次出山,挥笔报国,而非在山林间终老。“香山老”以白居易归隐香山为典,含蓄劝其不要提前退隐。这一段情感深沉,语气诚挚,将全词推向高潮。

整体赏析:

这首词感情丰富、构思缜密。刘过以“归田好”为题起兴,实则层层推进,由表及里地揭示陆游的矛盾内心——既羡隐逸,又难忘国家沦亡之忧。词人写景写人兼而有之,将放翁之境界、才华、心志融为一体,又在尾段巧妙转折,展现劝勉、期待与无奈。

整首词以叙代抒,抒情寓于事件与典故中,用笔极为俊逸,笔触时而如水,时而如剑,尽显豪放与婉约之融合。它不是单纯地赞美归隐之乐,而是在归隐与出仕之间,传达出更为深刻的人生态度与家国情怀。

写作特点:

  • 结构严密,情感递进
    词的上片由“赞赏归隐”到“微感可惜”,下片由“思慕相访”到“殷切劝勉”,结构上先抑后扬,层层深入,引人入胜。
  • 典故运用贴切自然
    全词用典众多,如李白、贺知章、王徽之、戴安道、刘禹锡、白居易等皆出场,但皆恰如其分,丝毫不觉雕饰,反增强词的文化意涵。
  • 情辞恳切,忠义动人
    词人一方面理解放翁归隐之苦衷,另一方面又不舍其才,殷殷期望其重整旌旗、为国效力,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知音之情。
  • 语言融合豪放与俊逸
    词中既有“酒香犹在”“桃开处春多少”的逸致,也有“檄书亲草”“未可向香山老”的慷慨,二者交融成就词风之雄俊。

启示:

刘过在这首词中所传达的不仅是对陆游归隐的理解与劝勉,更是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切体悟。他并不否认归田的安逸,但更珍视那种即便退隐山林,心中依旧牵挂国家命运的责任感。这种“归而不忘国”的情怀,在今日读来,依旧熠熠生辉。

这首词也让人思考,在现实的波涛中,一个人如何在保全自身与履行责任之间取得平衡。当才华无所施展,志向难以达成时,是选择退守以自保,还是不惧艰难、重出江湖?词中的陆游与刘过都给出了他们的答案,而这正是这首词之所以打动人心、历久弥新的原因所在。

关于诗人:

Liu Guo

刘过(1154 - 1206),字改之,号龙洲道人,吉州太和(今江西泰和)人,南宋豪放派词人。终身布衣,漫游江湖,与陆游、辛弃疾交游。其词慷慨激昂,《龙洲词》存词80余首,《沁园春·寄辛稼轩》"斗酒彘肩,风雨渡江"展豪侠气概;《唐多令》"芦叶满汀洲,寒沙带浅流"则于悲凉中见雄浑。诗亦遒劲,《登多景楼》"壮观东南二百州,景于多处最多愁"抒忧国之思。词风近辛弃疾而更显狂放,毛晋称"改之词跌宕淋漓,有蛟龙腾跃之势",为辛派词人中坚力量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沁园春 · 张路分秋阅」刘过
qin yuan chun · zhang lu fen qiu yue

「沁园春 · 张路分秋阅」刘过

「沁园春 ·

Next
「村店」刘过
cun dian · liu guo

「村店」刘过

「村店」林深路转午鸡啼,知有人家住隔溪。一坞闹红春欲动,酒帘正在杏花西。 刘过 赏析: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