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采桑子 · 乱红夭绿风吹尽」
乱红夭绿风吹尽,小市疏楼。
细雨轻鸥。总向离人恨里收。年年春好年年病,妾自西游。
吕本中
水自东流。不似残花一样愁。
赏析:
这首作品为南宋词人吕本中所作。吕本中一生屡遭贬谪,宦途坎坷,常年辗转各地,既有壮志难酬的慨叹,也有羁旅之愁。本词当作于其漂泊岁月中,借春末景象寄托身世感怀与个人忧思。词中既有对季节流转的感叹,也有病中自况与人生无奈,情感婉曲而含蓄。
上阕:“夭绿风吹尽,小市疏楼。细雨轻鸥。总向离人恨里收。”
繁盛的绿意被风吹尽,小城市场的楼阁显得稀疏冷落。细雨之中,轻盈的白鸥飞翔,这一切景象都被收入离人的愁恨之中。
“夭绿风吹尽”以极简之笔点明时序——春意将尽,绿叶败落。紧接着“小市疏楼”呈现出冷清的氛围,与春日繁华形成反差。轻鸥、细雨本是柔美景物,却因“离人恨”而染上感伤色彩,体现了典型的“景中寓情”手法。
下阕:“年年春好年年病,妾自西游。水自东流。不似残花一样愁。”
年年春色依旧美好,我却年年抱病,独自向西而行。江水自东向西奔流,而我的愁绪却不同于残花飘零那般。
这里“春好”与“年年病”构成鲜明对比——春常美,人常病,反映词人身心困顿与无奈漂泊。“妾自西游”是自谦之语,暗示远行离别。“水自东流”既写实景,也暗寓时光一去不返。然而结句“不似残花一样愁”又转折出一丝坚韧——虽有离愁病痛,却不至于像残花那样完全凋零,隐含自我安慰与精神上的执拗。
整体赏析
全词以春末景象为背景,将衰飒的自然景物与个人境遇相互映衬。上阕写春去楼空、雨鸥相伴,以外部景象渲染离愁之色;下阕则转入自我感慨,通过“春好”与“年年病”的对比加重感伤氛围,再以水流喻时光,以残花为衬托,表明情绪虽深却不至全然消沉。这种由景入情、由情转理的结构,使全词在婉约中透出自我坚守的底色。
吕本中的语言简洁凝练,却能在数语之间交织时令之美、羁旅之苦与自我安慰,使读者在感伤之余,感到一丝内敛的力量。
写作特点
- 以景寓情,情景交融
词人通过春末风雨、疏楼轻鸥等意象,承载离愁别绪,使自然景色具备情感温度。 - 对比鲜明
“春好”与“年年病”,“水流”与“残花”,构成情感张力,凸显无奈与坚韧的并存。 - 转折含蓄
结句“不似残花一样愁”在低沉中收束,含有自我调节意味,增添了词境的回旋余地。 - 语言凝练
全词短小精悍,用词精准,既有画面感,又富情绪深度。
启示
这首词告诉我们,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,不必铺陈大量细节,而在于意象的精准选择与情绪的自然流淌。吕本中以春景为媒,将羁旅病中之苦化入细雨鸥影、疏楼流水中,使读者在景象的流转中感受时间与人生的双重无常。它也提醒我们:纵有困境与离愁,仍可在心底保有一份不似残花的力量——不完全随风而逝,而是在摇曳中自存芬芳。
关于诗人:
吕本中(1084 - 1145),字居仁,号紫微,世称东莱先生,寿州(今安徽寿县)人,南宋著名诗人和理学家。作为江西诗派的重要理论家,他提出"活法"说,主张在遵循法度的基础上追求自然变化。其诗作《东莱诗集》存诗1270余首,《春日即事》"病起多情白日迟"展现圆融自然的风格,《兵乱后杂诗》则真实记录了靖康之变的时代苦难。所编《江西诗社宗派图》首推黄庭坚为宗,对宋代诗学理论影响深远。刘克庄评其诗"流转圆美如弹丸",在江西诗派向中兴四大家过渡中起到关键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