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· 茶坞」陆龟蒙

feng he xi mei cha ju shi yong · cha wu

「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· 茶坞」
茗地曲隈回,野行多缭绕。
向阳就中密,背涧差还少。
遥盘云髻慢,乱簇香篝小。
何处好幽期,满岩春露晓。

陆龟蒙

赏析:

这首诗作于晚唐,陆龟蒙一生仕途坎坷,虽有才华却屡不得志,终隐居松江,自号“江湖散人”。《白莲》以花喻人,寄托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不满与对社会不公的批判。白莲素洁高雅,却在风月无声中凋谢,正如那些洁身自好却被忽视的文士,被庸俗权贵排挤埋没。这不仅是诗人的自况,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清流知识分子的普遍处境。

第一联:“素蘤多蒙别艳欺,此花端合在瑶池。”
洁白的花常被艳丽的花欺压,这样的花本应生长在仙境瑶池之中。
“素花”象征品格高洁却朴实无华之人,而“别艳”则暗喻那些外表浮华、徒有其表者。“蒙欺”揭露现实中“以貌取人”、厚此薄彼的不公现象。“端合在瑶池”更是一种强烈的反衬,诗人慨叹白莲之洁应得天上之地位,却在人间被埋没。这既是对社会不合理现实的批判,也隐含自我抒怀之意。

第二联:“无情有恨何人觉,月晓风清欲堕时。”
白莲似无情,却藏着难以察觉的哀怨,在清风残月中悄然凋零。
这两句极具诗意,以近乎梦幻的空灵意象描写白莲将落时的状态,写出它的哀而不怨、凄婉动人。“无情有恨”表面矛盾,实则揭示了白莲虽无言却有深情、有愤恨,然无人能懂其悲苦。“月晓风清”渲染了一个冷寂空灵的氛围,“欲堕时”则道出白莲谢落那一刻的寂寞无声。诗人在这里以花喻人,将一个高洁孤寂之人的命运展现得深沉而动人。

整体赏析:

全诗四句,语言素净,意境高远。陆龟蒙借白莲自比,将一位淡泊名利、孤芳自赏之士的处境与情感描绘得含蓄而深刻。诗人不仅讽刺了世俗对外表与虚荣的偏爱,更表达了对洁身自好之人遭受冷落的不平与惋惜。白莲本应在“瑶池”受人敬仰,却只能在“月晓风清”之际孤零零地坠落,那份清冷的哀怨令人动容。诗人用柔美而精致的笔触,将沉郁之情转化为空灵之境,既隐含批判,又不失诗意,充分展现了晚唐文人内心世界的深沉与敏感。

写作特点:

  • 以花喻人,寓意深刻:白莲象征品格高洁却被忽视的人才,是诗人的自我投射。
  • 对仗工整,语意精致:全诗两两对仗,结构严谨,情意自然流转。
  • 语言清婉,意境空灵:“月晓风清”“欲堕时”等用语营造出淡淡的凄凉与幽雅。
  • 反讽与感慨相结合:既有对社会不公的讽喻,也有诗人内心的孤高与不平。

启示:

这不仅是一首咏物诗,更是一首现实主义的抒情诗。它让人看到,真正有品格、有才能之人往往不善自荐,也常因不肯随俗而被埋没。在现实社会中,我们既要保持高洁,也要勇于自守与表达。此诗至今读来,仍令人思考:真正的价值是否一定要被看见,或者说,是否愿意在孤寂中坚持自己的品格。这种对理想人格的守望,是《白莲》最动人、最深沉的所在。

关于诗人:

Lu Guimeng

陆龟蒙(?- 约881),字鲁望,号天随子、江湖散人,苏州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,晚唐文学家、农学家。举进士不第后隐居松江甫里,与皮日休并称“皮陆”。其诗多讽喻现实,《新沙》“渤澥声中涨小堤,官家知后海鸥知”揭露赋税苛酷;《白莲》“无情有恨何人觉?月晓风清欲堕时”托物寄兴。散文《耒耜经》为现存最早农具专著,《野庙碑》则辛辣讽刺时政。诗风清峭疏淡,被列入《唐才子传》,鲁迅称其小品文“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”,在晚唐文坛独树一帜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早行」陆龟蒙
zao xing · lu gui meng

「早行」陆龟蒙

「早行」水寒孤棹触天文,直似乘槎去问津。纵使碧虚无限好,客星名字也愁人。 陆龟蒙 赏析: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