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菩萨蛮 · 客愁不到西池路」吕本中

pu sa man · ke chou bu dao xi chi lu

「菩萨蛮 · 客愁不到西池路」
客愁不到西池路。残春又逐花飞去。
今日傍池行。新荷昨夜生。

故人千虑绕。不道书来少。
去住隔关河。长亭风雨多。

吕本中

赏析:

这首词约作于吕本中旅居江南、思念故人的时期。当时战乱频仍,交通阻隔,亲友聚散无常,音讯难通。词人以“西池”作为触发情感的场景——它既是实景,也寄寓了旧游与美好记忆的象征。残春时节,池畔新荷初生,景色虽美,却与离愁交织,令诗人更添感慨。此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借景抒情,将春暮池塘景象与旅居羁愁相融合,细腻而深婉地呈现出南宋文人的心境。

上片:“客愁不到西池路。残春又逐花飞去。今日傍池行。新荷昨夜生。”
羁旅的愁思似乎未曾走到西池之路,然而残春却随着落花匆匆消逝。今日傍着池边行走,发现池中已长出昨夜的新荷。
上片以“客愁”开篇,立刻点出主题情绪——旅居的忧愁如影随形。这里说“不到西池路”,似乎是在自解,仿佛那条路是远离愁绪的地方,但紧接着“残春又逐花飞去”却打破了这种想象,春光仍在凋零,情绪依旧无处安放。“新荷昨夜生”是一个极富生命感的细节,暗示季节更替、生命延续,也为下片的情感转折埋下伏笔。

下片:“故人千虑绕。不道书来少。去住隔关河。长亭风雨多。”
旧日的故人,千般思绪萦绕心头,却不曾言说书信稀少之苦。彼此的去住之间,被关山河流阻隔,长亭间的风雨也格外频繁。
下片情感更为沉郁,由景入情,转向人事。词人想到久别的故人,“千虑绕”写尽心中牵挂,却以“不道”两字含蓄地抑住,不直接诉说书信稀少的遗憾。最后两句将离愁外化为实景——关河阻隔、风雨不断,皆是离人无法相见的现实障碍,同时也象征着情感路途的艰难曲折,使全词的惆怅感在结尾处凝聚成一幅动人的画面。

整体赏析:

全词篇幅不长,却在景与情的转换中层层递进。开篇以“不到西池路”似欲排遣愁绪,却被“残春”与“落花”再次牵引回感伤的氛围;中部“新荷昨夜生”短短五字,既是对自然的敏锐捕捉,也象征希望与新生,但这份希望很快被下片的离愁与阻隔吞没。词人情感细腻而不外露,以委婉的笔法将相思与旅愁融入景物描写之中,形成一种清婉而深沉的艺术风格。

写作特点:

  • 借景抒情,虚实结合:西池、残春、新荷既是眼前实景,也是情感象征,虚实互映。
  • 情感递进,转折自然:上片由景入情,下片由情及事,最后归于现实阻隔,情绪流转自然而有层次。
  • 用语含蓄,意境深远:如“不道书来少”以不说代说,留有余味。
  • 景象精炼,画面感强:长亭风雨、关河阻隔等意象直抵人心,令人一览即生共鸣。

启示:

这首词启示我们,文学作品中最动人的情感往往不是直接的倾诉,而是在景与情的交织中自然流露。即便是在羁旅与阻隔的困境中,诗人依然能从一池新荷中看到生命的脉动;这种在失落中寻得微光的姿态,正是词作的魅力所在。它让我们明白,人生的风雨与关山难免,但心中若能保有一方“新荷昨夜生”的清景,便仍有继续前行的力量。

关于诗人:

Lv Benzhong

吕本中(1084 - 1145),字居仁,号紫微,世称东莱先生,寿州(今安徽寿县)人,南宋著名诗人和理学家。作为江西诗派的重要理论家,他提出"活法"说,主张在遵循法度的基础上追求自然变化。其诗作《东莱诗集》存诗1270余首,《春日即事》"病起多情白日迟"展现圆融自然的风格,《兵乱后杂诗》则真实记录了靖康之变的时代苦难。所编《江西诗社宗派图》首推黄庭坚为宗,对宋代诗学理论影响深远。刘克庄评其诗"流转圆美如弹丸",在江西诗派向中兴四大家过渡中起到关键作用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虞美人 · 梅花自是于春懒」吕本中
yu mei ren · mei hua zi shi yu chun lan

「虞美人 · 梅花自是于春懒」吕本中

「虞美人 · 梅花自是于春懒」梅花自是于春懒。不是春来晚。看伊开在众花前。便道与春无分、结因缘。

Next
「柳州开元寺夏雨」吕本中
liu zhou kai yuan si xia yu

「柳州开元寺夏雨」吕本中

「柳州开元寺夏雨」风雨潇潇似晚秋,鸦归门掩伴僧幽。云深不见千岩秀,水涨初闻万壑流。钟唤梦回空怅望,人传书至竟沈浮。面如田字非吾相,莫羡班超封列侯。 吕本中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