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探春」吕本中

tan chun · lv ben zhong

「探春」
谩遣儿童扫雪开,却穿篱落看春回。
溪山冷落泥三尺,故旧飘零酒一杯。
止买芒鞋供踏雪,更携藜杖与寻梅。
玉川纵老生涯在,时有邻僧送米来。

吕本中

赏析:

这首诗作于宋代初春时节。彼时吕本中年事渐长,历经仕途沉浮与人事变迁,早已看淡功名利禄,却依旧保持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。初春的景象虽仍带着寒意,积雪未融,春意才刚刚萌动,但诗人已迫不及待想要踏雪寻梅,感受季节更迭的气息。诗中既有他对春回大地的喜悦,也有对故友飘零、往事如烟的感慨,更寄托了他晚年淡泊宁静、与邻为善的生活状态。

第一联:“谩遣儿童扫雪开,却穿篱落看春回。”
随意让儿童把庭前积雪扫开,自己却已迫不及待地穿过篱笆去看春天是否归来。
这一联开篇就将冬末初春的画面与诗人的急切心情结合起来。一个“谩”字透出随意与闲适,“却”字则暗含心情的转折,表现出他宁愿亲自探寻春意,也不愿拘于庭院之中,流露出对春天的热切期盼。

第二联:“溪山冷落泥三尺,故旧飘零酒一杯。”
溪山依旧冷清,积雪化作厚泥,深达三尺;往昔的朋友多已飘零,只能独自举杯追忆。
此联情绪一转,由喜盼春来到冷清现实。“泥三尺”形象地呈现春雪消融后的湿冷景象,而“故旧飘零”则点出人事变迁、世态无常,融景入情,带出淡淡的孤寂与怀旧。

第三联:“止买芒鞋供踏雪,更携藜杖与寻梅。”
只买了一双芒鞋用来踏雪,又拿着藜杖去寻梅花。
这一联将情绪从感伤转为积极,展现诗人不惧风寒、主动亲近自然的性情。“踏雪”“寻梅”是传统文人追求的高雅乐事,也象征着他在衰年仍保有的精神活力与审美追求。

第四联:“玉川纵老生涯在,时有邻僧送米来。”
即便像玉川子卢仝那样年老了,生活依然自在,偶尔还有邻寺僧人送米来做饭。
尾联以自比玉川子,点出自己虽老犹安,生活简朴却不失温情。邻僧送米的细节充满人情味,呼应诗人安于淡泊、与邻相善的心境,也让全诗在温暖的氛围中收束。

整体赏析:

这首诗以时序更替为线索,将春回大地的喜悦、人事变迁的感慨和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融为一体。首联明快热烈,写盼春之情;颔联转为萧瑟,融景写人事;颈联再度扬起,以踏雪寻梅传达生活热情;尾联归于宁静,以人情小事作收,余味悠长。诗中动静结合、情景交融,既有自然风物的生动描绘,也有生活哲理的潜在表达。吕本中以平淡之笔写出真挚的情感,使全诗读来朴素自然而意味深远。

写作特点:

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在于情感的递进与转折自然流畅。起首由喜盼到感慨,再转向热情,最终归于平淡温馨,形成完整的情绪波浪。语言质朴,却有画面感与温度;用字精炼而有层次,如“谩”“却”“泥三尺”等,既传神又含深意。同时,诗人善于以生活细节映衬心境,使得作品既有文学意蕴,也有真实的生活气息。

启示:

这首作品告诉我们,人生的四季如同自然的四时,虽有寒冬与泥泞,但只要怀着一颗寻春的心,就能在日常中发现生机与美意。即便在风雪未消、故友飘零的境遇中,也能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与从容,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,在细微温情里获得慰藉。诗人用平实的笔调描绘出一种生活哲学:面对时光与世事的流转,不必奢求永恒的盛景,只要珍惜当下,春意便会在心中常驻。

关于诗人:

Lv Benzhong

吕本中(1084 - 1145),字居仁,号紫微,世称东莱先生,寿州(今安徽寿县)人,南宋著名诗人和理学家。作为江西诗派的重要理论家,他提出"活法"说,主张在遵循法度的基础上追求自然变化。其诗作《东莱诗集》存诗1270余首,《春日即事》"病起多情白日迟"展现圆融自然的风格,《兵乱后杂诗》则真实记录了靖康之变的时代苦难。所编《江西诗社宗派图》首推黄庭坚为宗,对宋代诗学理论影响深远。刘克庄评其诗"流转圆美如弹丸",在江西诗派向中兴四大家过渡中起到关键作用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生查子 · 人分南浦春」吕本中
sheng zha zi · ren fen nan pu chun

「生查子 · 人分南浦春」吕本中

「生查子 · 人分南浦春」人分南浦春,酒把阳关盏。衣带自无情,顿为离人缓。愁随苦海深,恨逐前峰远。更听断肠猿,一似闻弦雁。 吕本中 赏析:

Next
「宣州竹 · 小溪蓬底湖风重」吕本中
xuan zhou zhu · xiao xi peng di hu feng zhong

「宣州竹 · 小溪蓬底湖风重」吕本中

「宣州竹 · 小溪蓬底湖风重」小溪蓬底湖风重。吹破凝酥动。一枝斜映庾门深。冷淡无言香泛、月华清。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