冯延巳

Feng Yansi

冯延巳(903 - 960),字正中,广陵(今江苏扬州)人,五代南唐著名词人。仕南唐至左仆射同平章事,深得中主李璟信任。其词在花间词风基础上另辟新境,《阳春集》存词112首(一说含他人作品),《鹊踏枝》"谁道闲情抛掷久"以回环往复的笔法写缠绵情思;《谒金门》"风乍起,吹皱一池春水"更获李璟击节叹赏。王国维评其"堂庑特大,开北宋一代风气",将士大夫的深沉情感注入艳科小词,刘熙载称"晏同叔得其俊,欧阳永叔得其深",直接影响晏殊、欧阳修等大家,在词史由"伶工之词"向"士大夫之词"转型中居关键地位。

主要作品:

生平:

冯延巳这位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坛领袖出身于书香门第,其父冯令頵曾任南吴校书郎。少年时期的冯延巳已展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,与弟冯延鲁并称"广陵二冯",深受南唐开国君主李昪的赏识。保大元年(943年),四十岁的冯延巳被中主李璟任命为翰林学士承旨,开始了他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。

在南唐朝廷中,冯延巳历经多次起落。保大四年(946年)首次拜相,与宋齐丘、陈觉等组成"五鬼"集团,主导对闽、楚的扩张政策。保大五年(947年)因福州兵败被贬为太子少傅,期间创作了大量感怀身世的词作。保大十三年(955年)复相,面对后周威胁,主张强硬对抗。显德五年(958年)南唐战败称臣后,冯延巳被后主李煜任命为左仆射同平章事,成为南唐末期的核心重臣。建隆元年(960年),在北宋大军压境的忧患中病逝,享年五十八岁,走完了他既是文坛宗师又是政治家的传奇一生。

艺术成就:

冯延巳现存词作112首,数量居五代词人之首,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:

  • 在题材内容上,冯延巳突破了花间词的艳科传统。他虽延续闺怨相思的主题,如《鹊踏枝·谁道闲情抛掷久》写女子愁思,但更注重心理刻画而非外貌描写。其词中大量出现"闲情"、"新愁"等抽象情感概念,如《鹊踏枝·几日行云何处去》中"日日花前常病酒,不辞镜里朱颜瘦"的执着,已开北宋晏殊、欧阳修先声。咏史怀古词如《归国谣·江水碧》借南朝旧事抒发兴亡之感,境界更为开阔。
  • 在艺术手法上,冯延巳创造了独特的抒情范式。他善用回环往复的句式强化情感,如《采桑子·小堂深静无人到》中"满目山河空念远"的时空转换;《谒金门·风乍起》以"吹皱一池春水"的细腻观察引发联想。其词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,《鹊踏枝》采用上景下情模式,《抛球乐》则情景交融。语言上既保持花间词的婉丽,又融入文人诗的雅致,形成"和泪试严妆"的独特风格。
  • 在音乐性方面,冯延巳精通音律,创制了《寿山曲》《金错刀》等新调。其词格律精严又自然流畅,《清平乐·雨晴烟晚》等小令如珠玉落盘,《舞春风》等长调则舒展有致。这种"韵逸调新"的特点,使他的词既宜于歌唱又耐于品读,成为连接唐五代词与宋词的重要桥梁。

作品风格:

  • 对花间传统的革新:他虽属花间派后期代表,但已突破温庭筠"精艳绝人"、韦庄"清艳绝伦"的范式,将词从应歌佐欢的娱乐功能,转向抒发士大夫情怀的言志载体。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指出:"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,而堂庑特大,开北宋一代风气。"
  • 对北宋词坛的影响:晏殊、欧阳修直接承袭其抒情方式,张先、柳永发展其长调技巧,苏轼、秦观吸收其雅致格调。刘熙载《艺概》称:"冯延巳词,晏同叔得其俊,欧阳永叔得其深。"这种影响通过《阳春集》的传播持续至南宋,姜夔、吴文英等皆从中汲取营养。
  • 文学理论的贡献:其"和泪试严妆"的美学主张,体现了乱世文人将个人忧患与艺术追求统一的努力。这种"沉郁中见庄雅"的创作理念,成为后世"沉郁顿挫"诗论的先声。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评:"正中词为五代之冠,高处入飞卿之室,却不相沿袭。"

影响:

冯延巳的历史评价呈现两极分化:

  • 政治评价多持批判:陆游《南唐书》指责其"谄媚险诈";马令《南唐书》批评他"攘袂决策,真若忧国,而实挟邪乱政"。这些负面评价主要源于:其一,扩张政策导致南唐国力耗损;其二,党争中排挤异己;其三,对后周战略失误。但现代研究者指出,这些批评多来自政敌和后世史家,需结合五代十国特殊政局加以辨析。
  • 文学评价则备受推崇:宋代以降,冯煦《蒿庵论词》誉其为"五代词人第一";清代张惠言《词选》将其列为"词家三绝"之一;近代梁启超称其"秾丽中寓沉郁,开宋词门户"。这种文学地位的提升,反映了艺术价值与政治操守的分离评判。
  • 当代研究趋于客观:词学大师唐圭璋《全宋词》对其作品详加校勘;叶嘉莹从"弱德之美"角度重新阐释其词中政治隐喻;域外汉学家如宇文所安则关注其乱世文人的生存策略。这些研究超越了传统道德评判,揭示了冯延巳作为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。
  • 在文化传播方面:冯延巳词作持续焕发活力。其《谒金门》被谱为古琴曲流传;《长命女》成为传统婚礼乐曲;《鹊踏枝》被改编为现代舞蹈。扬州建有冯延巳纪念馆,南京南唐二陵景区专设其生平展区。这位身处政权更迭之际的文坛宗师,正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,继续影响着千年后的中国文化。
Total
0
Shares
Prev
「泊船吴江县」刘过
bo chuan wu jiang xian

「泊船吴江县」刘过

「泊船吴江县」草树连塘岸,人家半橘洲。暖寒寻酒去,觉懒罢诗休。逆境年年梦,劳生处处愁。天涯倦行客,明日又苏州。 刘过 赏析:

Next
「鹊踏枝 · 六曲阑干偎碧树」冯延巳
que ta zhi · liu qu lan gan wei bi shu

「鹊踏枝 · 六曲阑干偎碧树」冯延巳

「鹊踏枝 · 六曲阑干偎碧树」六曲阑干偎碧树,杨柳风轻,展尽黄金缕。谁把钿筝移玉柱?穿帘海燕双飞去。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