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渔家傲 · 灯火已收正月半」王安石

yu jia ao · deng huo yi shou zheng yue ban

「渔家傲 · 灯火已收正月半」
灯火已收正月半,山南山北花撩乱。
闻说洊亭新水漫,骑款段,穿云入坞寻游伴。

却拂僧床褰素幔,千岩万壑春风暖。
一弄松声悲急管,吹梦断,西看窗日犹嫌短。

王安石

赏析:

这首词作于王安石退隐钟山定林院期间。彼时他已辞去宰相之职,居江宁近郊,寄情山水、闲适自处。《渔家傲·灯火已收正月半》是他寄身山寺、寻春郊游生活的生动写照,既有自然景色的真实描绘,也流露出词人幽居生活中恬淡与寂寥并存的心理状态。全词语言清新质朴,以白描写景为主,风格高远旷逸,在北宋词坛独具一格。

第一段:“灯火已收正月半,山南山北花撩乱。闻说洊亭新水漫,骑款段,穿云入坞寻游伴。”
元宵节的灯火已经熄灭,正月已过一半,山南山北花开烂漫,令人目不暇接。听说洊亭溪水泛涨,便骑上慢行的毛驴,穿过云雾,深入山坞,寻友同游。
这段描绘了词人元宵节后游春的情景,选取江南山林春色之盛,细腻地展现出“灯尽春浓”的反差之美。“撩乱”写花多纷杂,景色撩人;“款段”指毛驴行走迟缓,诗人自适从容。连用“穿云”“入坞”“寻游伴”,三动词生动传神,表现出词人兴致高涨、执意踏春的洒脱姿态。

第二段:“却拂僧床褰素幔,千岩万壑春风暖。一弄松声悲急管,吹梦断,西看窗日犹嫌短。”
游兴已尽,词人拂去尘埃,揭开白帐,在僧房中静卧。山中春风吹暖万壑千岩,耳边传来松涛阵阵,如急促哀婉的管乐,惊破酣梦。望西窗红日渐斜,仍觉得睡得太短。
这一段写词人归寺小憩,松声入梦,梦醒犹嫌光阴太短。起句“却”字,一转前文游赏之兴,回归僧居之静。“松声如管”是深山特有之声,却因词人内心未竟的幽思,而添上“悲”与“急”的情感色彩。末句写他醒后不舍梦境,抒发了闲适生活中仍隐约存在的感伤与短暂之感。

整体赏析:

整首词如一幅明丽疏淡的春游山水图,又似一次清寂而深意暗含的精神散步。上片写寻春踏青,下片写归寺卧憩,结构严谨,自然衔接,展现了王安石晚年栖居山林的写实生活。

“灯火已收”与“花撩乱”对比强烈,一静一动,一收一放,营造出“闹尽见静”的空灵之境。而词中洊亭、坞谷、春水、云雾等意象,更加烘托出自然之幽美和山林的隐逸氛围。词人骑驴寻幽,态度从容淡定,洋溢着宋代文人“与物偕忘”的闲适精神。

然下片梦被松声吹断,结尾又以“犹嫌短”收束,含蓄中透露出词人虽身隐山林,心却未彻底澄静。短梦未足,日光偏西,一种短暂美好而无法久驻的惆怅悄然生出,成为词中最动人处。

写作特点:

  • 白描写景,质朴有致:
    词中几乎不加雕饰,全以直白语言勾勒景象,清淡之中见生动,极富画面感。
  • 动词运用灵活精准:
    如“穿云”、“入坞”、“拂床”、“褰幔”、“吹梦断”等,动作简约却生动具体,将词人所见、所感、所动一一展现。
  • 结构转折自然,情景交融:
    上下片虽意境转换,但节奏紧凑,起承转合,形成一幅有远有近、有动有静的立体画卷。
  • 情中带思,静中有动:
    虽是游憩之作,但梦断松声、嫌日偏西,都暗含词人内心的复杂波动,构成深一层的心理写照。

启示:

这首词展现出王安石晚年虽身处山林,内心却未完全与世隔绝的精神状态。他在自然中寻求安慰,也在山水中寄托思虑。它提醒我们,即使是最隐逸从容的生活,也可能潜藏着未竟的心事与难以割舍的情感。而通过自然的美,人与世界可以暂时和解,获得片刻宁静。这种生活与精神的张力,正是王安石作为政治家、哲学家与词人三重身份交织的真实写照。

关于诗人:

Wang Anshi

王安石(1021 - 1086),字介甫,号半山,江西临川人,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与文学家。作为"熙宁变法"的核心人物,其文学创作同样彰显改革家的锐气与哲思。文章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锋芒毕露,政论《读孟尝君传》以八十八字颠覆传统史观。诗歌尤见功力,早年《登飞来峰》"不畏浮云遮望眼"尽显壮志,晚年"春风又绿江南岸"的"绿"字更是宋诗炼字典范。即便在词作中,《桂枝香》的怀古苍茫亦开苏辛先声。朱熹虽政见相左,仍叹服"荆公绝句妙天下",其《临川集》千余篇诗文,堪称北宋士大夫精神的巅峰写照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南乡子 · 自古帝王州」王安石
nan xiang zi · zi gu di wang zhou

「南乡子 · 自古帝王州」王安石

「南乡子 · 自古帝王州」自古帝王州,郁郁葱葱佳气浮。四百年来成一梦,堪愁,晋代衣冠成古丘。 绕水恣行游。上尽层楼更上楼。往事悠悠君莫问,回头。槛外长江空自流。

Next
「江上」王安石
jiang shang · wang anshi

「江上」王安石

「江上」江北秋阴一半开,晚云含雨却低回。青山缭绕疑无路,忽见千帆隐映来。 王安石 赏析: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