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送人游岭南」
司空曙
万里南游客,交州见柳条。
逢迎人易合,时日酒能消。
浪晓浮青雀,风温解黑貂。
囊金如未足,莫恨故乡遥。
赏析:
这首诗作于唐代,约为司空曙宦游期间所作。当时岭南尚属边远之地,地理环境偏僻、气候湿热,为中原士人眼中的“贬谪之所”,但也因其山水优美、物产丰饶而富有异域风情。诗人此作或为送别友人赴岭南,借诗寄情,为其缓解旅途孤寂与远离故土的愁绪。通过细腻的描写,司空曙勾画出岭南的清和景象与异地生活的可亲可感,流露出对朋友的体贴劝慰与深厚情谊。
第一联:“万里南游客,交州见柳条。”
你远行千里南下,如今已到交州,正值柳条初发之时。
开篇点题,写“南游客”抵达岭南交州,以“万里”夸张其行程之远,铺陈气势,突出旅途艰难。“见柳条”则点出时节,也寄寓着柔情与新希望。柳条象征着春意与生命力,为全诗奠定温暖底色。
第二联:“逢迎人易合,时日酒能消。”
交往热情,宾主相得甚欢;光阴在酒宴中悄然流逝。
这一联描写异乡生活中的社交氛围。岭南虽为远地,却“人易合”,展现人情温厚。“酒能消”不仅写酒宴之欢,更是一种时间在闲适交游中流逝的真实感,流露出诗人对友人能适应异乡生活的宽慰与祝愿。
第三联:“浪晓浮青雀,风温解黑貂。”
清晨波上有轻舟如青雀浮动,风和日暖足以脱去北地所穿的黑貂皮裘。
这联由静景入动景,写岭南特有的山水气候。“青雀”是轻舟的比喻,“黑貂”则是北地防寒所穿的皮衣,对比之下,更显岭南气候的温暖可人。此处不仅写自然风物之美,也象征旅人卸下沉重,融入新环境。
第四联:“囊金如未足,莫恨故乡遥。”
即便携带的财物不足,也不要怨恨故乡的遥远。
收尾直抒胸臆,语带劝勉。旅人或许因经济窘迫而感叹离家之苦,诗人却劝其看淡物质之困,珍惜旅途所见之景、所得之情,寄语中饱含慰藉之意。整首诗在此句收束,情感由外而内,由景而情,归于深厚的人文关怀。
整体赏析:
全诗语调温润,情感真切,既有边远岭南的异域风光,也有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。诗中运用由远而近、由外而内的描写手法,将景物描写与感情流露自然结合。诗人以他惯有的清婉笔触描绘旅途所见,使遥远的岭南不再荒凉,而成为可以安身适意之所。虽为送别之作,却无过多感伤,更多的是从容、开阔与理解,体现了司空曙诗风中的一种“幽寂疏淡”的情怀。
写作特点:
此诗具有典型的五律风格,平仄工整,语言凝练。司空曙善于以具体物象写抽象情感,用柳条、酒宴、青雀、黑貂等意象将空间、时间与情绪连接起来,使全诗情景交融、层次分明。同时诗中“浪晓”“风温”“囊金”等词语皆简约而富画面感,展现其沉静而清新的语言风格。
启示:
人生行旅难免别离,重要的是在陌生的地方找到新的连接、热情与归属。这首诗不仅是送友之作,也体现了人际关系中一种理想的状态——理解与劝慰。正如诗人所言,即使物质不丰,也应心怀豁达、体味生活之美。在当代社会节奏飞快、人情疏薄的背景下,这种温厚的情感与旷达的视角尤显可贵。
关于诗人:
司空曙(约720 - 790),字文明,广平(今河北永年)人,唐代宗大历年间诗人,"大历十才子"之一。进士及第,历任洛阳主簿、左拾遗等职。其诗多写羁旅愁思与山林闲趣,《全唐诗》存诗170余首。《江村即事》"钓罢归来不系船,江村月落正堪眠"以疏淡笔墨绘闲适生活;《云阳馆与韩绅宿别》"孤灯寒照雨,深竹暗浮烟"则通过萧瑟景物抒写别情。诗风清幽冷寂,工于五律,与卢纶齐名,辛文房称其"属调幽闲,终篇调畅",在大历诗坛的清冷风格中颇具代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