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饮酒 · 其十」陶渊明

yin jiu x

「饮酒 · 其十」
在昔曾远游,直至东海隅。
道路迥且长,风波阻中涂。
此行谁使然?似为饥所驱。
倾身营一饱,少许便有馀。
恐此非名计,息驾归闲居。

陶渊明

赏析:

这首诗作于公元416年前后,是陶渊明归隐后反思过往仕途生涯的作品之一,收录在《饮酒》二十首中。诗人回顾自己早年为生计所迫、四处奔走,甚至不惜身涉风波。然而,在历经劳苦与现实的挫败后,他更加坚定了“归隐田园”的生活志向。本诗以回忆与感悟的方式,表达了他对尘世功利的反省和对归真返朴生活的追求。

第一联:“在昔曾远游,直至东海隅。”
从前我曾远行,足迹一直抵达遥远的东海之滨。
开篇回忆过往,表现出诗人曾为生计或理想四处奔走的经历。

第二联:“道路迥且长,风波阻中途。”
路途遥远漫长,途中还屡遭风浪阻碍。
此处“风波”兼具实景与象征之义,既写旅途艰难,也隐喻仕途困厄与人情波折。

第三联:“此行谁使然?似为饥所驱。”
这次远行究竟为何而起?好像只是为了果腹糊口。
诗人自问自答,道出自己被生计所迫而勉强出仕的苦衷。

第四联:“倾身营一饱,少许便有馀。”
竭尽全力只为填饱肚子,而这点需求其实很容易满足。
在认清现实之后,诗人顿悟:生存的基本需求并不需要付出过多屈辱,反而官场所耗费的是人的尊严与本心。

第五联:“恐此非名计,息驾归闲居。”
担心这种奔波的生活不是光明之道,于是停下脚步归隐田园。
点明全诗主旨:与其在官场中奔波劳碌,陷于名利,不如洁身自好、归隐自得。

整体赏析:

这首诗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,回溯仕途经历,重在反思而非叙事。全诗语调平实,却寓意深远。诗人坦承自己曾因“饥所驱”而远行仕宦,显现出当时生活所迫的无奈。而经历了“风波阻中途”后,诗人更清醒地认识到:这并非“名计”,即既非正道,也无名誉可得,于是果断“息驾归闲居”,走上了归隐之路。

诗歌后半部分语言朴素却极具洞察力,表达了诗人“适意自足”的人生观。“倾身营一饱,少许便有馀”体现出对“知足常乐”的深切体悟,颇有庄老之风。诗人不是一味排斥尘世,而是在经历之后做出的自我选择,彰显了他坚定的道德信仰与对高洁人格的执着。

写作特点:

本诗运用回忆与反思相结合的方式,既描绘外在旅途风波,又剖析内心动因,具有极强的自省色彩。语言自然质朴,没有激昂的辞藻,却处处蕴含理性光辉。尤为出色的是诗中“饥所驱”与“倾身营一饱”两句,以最简洁的语句揭示出人在功名利禄面前的困顿与觉醒,展现出陶渊明一以贯之的清醒与高远。

启示:

这首诗启示我们:人生所需,往往并不复杂;然而过度追逐名利,只会丧失自我。真正的智慧在于看清浮华之后,敢于止步、敢于回归。陶渊明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,宁可躬耕陋巷、安于闲居,也不愿沉浮风波之中。他的选择不仅是对个人节操的守护,更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光辉,提醒我们在世俗的纷扰中,不忘初心,守得清宁。

关于诗人:

Tao Yuanming

陶渊明(公元365年 - 427年)​,字元亮,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、文学家、辞赋家、散文家,出生于江西九江附近的柴桑。他不仅在文学上开创了以田园为主题的新体裁,用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,而且他的诗文风格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恒久的审美标准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饮酒 · 其九」陶渊明
yin jiu ix

「饮酒 · 其九」陶渊明

「饮酒 ·

Next
「饮酒· 其十一」陶渊明
yin jiu xi

「饮酒· 其十一」陶渊明

「饮酒·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