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形影神 · 其二 影答形」陶渊明

xing ying shen ii

「形影神 · 其二 影答形」
存生不可言,卫生每苦拙。
诚愿游昆华,邈然兹道绝。
与子相遇来,未尝异悲悦。
憩荫若暂乖,止日终不别。
此同既难常,黯尔俱时灭。
身没名亦尽,念之五情热。
立善有遗爱,胡为不自竭?
酒云能消忧,方此讵不劣!

陶渊明

赏析:

这首诗作于公元413年前后,是陶渊明《形影神》三首组诗中的第二首。在第一首中,“形”作为主角,对“影”诉说人生的短暂、死亡的必然,并劝其及时行乐。而此诗则转由“影”作答,代入对“形”的回应。这种角色置换,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讨。

在这首诗中,影子以一种近似儒家名教者的口吻回应“形”的自然论调,不再幻想长生不死之术,而强调“立善”与“遗爱”的精神不朽,体现出诗人对“精神超越”的深层追求。表面上是影与形的对话,实则是陶渊明内心对两种人生观的思辨交锋。

第一联:“存生不可言,卫生每苦拙。”
想要永远活下去是不现实的,而养生保命的途径又总是令人困顿艰难。
开篇即以否定口吻驳斥“长生”的虚妄,同时指出现实中人对养生的无力与痛苦,引出对人生的无奈。

第二联:“诚愿游昆华,邈然兹道绝。”
我确曾真心渴望遨游昆仑、采摘灵芝,但那样的道路早已断绝,渺茫无望。
以神话中的仙山为喻,表明神仙之路不可行,从而否定幻想成仙逃避死亡的思想。

第三联:“与子相遇来,未尝异悲悦。”
自与你相识以来,我们之间从未因悲欢而有所异心。
诗人借影子之口表达对“形”的深情,暗示人生中同行者间不应为苦乐所动,而应相知相契。

第四联:“憩荫若暂乖,止日终不别。”
即使偶有短暂分别,只要时光还在,我们终不会真正分离。
借树荫比喻形影相依,即使暂别,也终会再聚,抒发了一种安慰与依存情感。

第五联:“此同既难常,黯尔俱时灭。”
人生的相聚本就难以长久,终将一起归于寂灭。
正视死亡的必然,从友情中抽离情感幻想,直面生命的终极命题。

第六联:“身没名亦尽,念之五情热。”
人死之后,名声也随之消散,想到这些使我五内如焚。
强调生命与名声俱亡之哀痛,激起对精神不朽的追求欲望。

第七联:“立善有遗爱,胡为不自竭?”
唯有行善才会留下恩泽与爱意,为何不竭尽全力去实现它呢?
点出影子的核心主张:以“立善”为求永恒的途径,即精神上的长存才是人类真正的追求目标。

第八联:“酒云能消忧,方此讵不劣?”
人说酒能消愁,但比起立德扬善,这种方式岂不是太微不足道了?
以对比的方式贬低“醉酒避世”的及时行乐观,讽刺其短视,呼应前联立德的主张。

整体赏析:

这首诗在结构上承接前篇,从“影”的视角与“形”展开对话,构成哲学性的应答。影子一方面否认仙道的存在与长生的可能,另一方面也否定了“及时行乐”的短暂欢愉,而提出以“立善留名”为精神超越的正道。诗人藉由影子的口吻,表达了对“自然说”中宿命与虚无倾向的质疑。

“身没名亦尽,念之五情热”一句极具张力,将死亡带来的终结感拉升至情感的高峰,而“立善有遗爱”则转化为希望的落点。整首诗思路清晰、语言质朴却内涵深远,在追问生死之际,也探索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所在。与前首相比,此诗更加理性,更具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意识。

写作特点:

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以儒家“立德立功立言”的思想为核心展开论述,诗人借影子之口,批判长生妄想与纵酒忘忧的态度,提出“精神长生”的理想构想。

从形式上看,全诗延续对仗、简洁、语意层层推进的风格,运用“昆华”、“憩荫”、“遗爱”等富有文化寓意的意象,增强了诗歌的哲理色彩。同时,诗中又不乏情感流露:“与子相遇来,未尝异悲悦”“念之五情热”等句饱含深情,使理性议论更具人味。

从思想上看,诗人没有全然接受道家自然任运的态度,而是引入儒家积极入世的价值观,使形神之辩不再流于虚无,而转向建构一种“虽死犹生”的生命理念。这种思想的融合体现出陶渊明超越时代藩篱的哲学独立性。

启示:

此诗给人的启示,是在不可避免的死亡面前,真正能留下的不在于身体的存在,也不在于酒后的短暂慰藉,而在于精神与品德的积累。陶渊明通过影子的口吻告诉我们:既然长生难求、肉体必朽,那就应当将心力投注于立德行善,通过爱与善的影响力延续存在感。

这种对“精神永恒”的执着,是对时代焦虑的超越,也是对个体命运的温和反抗。在喧嚣纷繁的现实中,这种平静而坚定的声音提醒我们:逃避不能改变死亡,醉酒也不能解决苦恼,唯有在人世中留下真实的善意与贡献,才是对生命最深的尊重。

关于诗人:

Tao Yuanming

陶渊明(公元365年 - 427年)​,字元亮,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、文学家、辞赋家、散文家,出生于江西九江附近的柴桑。他不仅在文学上开创了以田园为主题的新体裁,用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,而且他的诗文风格更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恒久的审美标准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形影神 · 其一 形赠影」陶渊明
xing ying shen i

「形影神 · 其一 形赠影」陶渊明

「形影神 · 其一

Next
「形影神 · 其三 神释」陶渊明
xing ying shen iii

「形影神 · 其三 神释」陶渊明

「形影神 · 其三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