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江上吟」
李白
木兰之枻沙棠舟,玉箫金管坐两头。
美酒樽中置千斛,载妓随波任去留。
仙人有待乘黄鹤,海客无心随白鸥。
屈平辞赋悬日月,楚王台榭空山丘。
兴酣落笔摇五岳,诗成笑傲凌沧洲。
功名富贵若长在,汉水亦应西北流。
赏析:
这首诗是李白游历江夏(今湖北武汉武昌)时所作,关于具体创作年代,有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(734年)与唐肃宗乾元二年(759年)两种说法。诗人当时身处世道局促的现实之中,心有不平,故借江上行乐的豪迈之举,抒发对尘世功名的轻蔑与对自由人生的向往。
第一联: “木兰之枻沙棠舟,玉箫金管坐两头。”
用木兰木做成船桨,以沙棠木打造精美的船只,船头船尾各坐着吹奏玉箫金管的乐人。
诗人以华美的辞藻描绘出奢华而飘逸的江上游乐场景,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、超凡脱俗的氛围,奠定了全诗的基调。
第二联: “美酒樽中置千斛,载妓随波任去留。”
酒樽之中盛满千斛美酒,载着歌妓随波逐流,任凭去留。
这一联极尽夸张之笔,展现纵情声色、逍遥自在的生活状态,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屑以及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。
第三联: “仙人有待乘黄鹤,海客无心随白鸥。”
仙人尚且等待黄鹤降临才能腾飞,海上之客却已心无挂碍,随白鸥飘然自得。
此联以“仙人”与“海客”对比,表达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漠视,强调随性洒脱的人生观,比那些刻意追求成仙得道的人更显超然。
第四联: “屈平辞赋悬日月,楚王台榭空山丘。”
屈原的辞赋光照日月,流芳百世;楚王的宫殿却早已化作荒凉的山丘。
诗人以屈原和楚王作对比,彰显才华与德行能够流传千古,而奢华与权势终将归于尘土,进一步深化诗意。
第五联: “兴酣落笔摇五岳,诗成笑傲凌沧洲。”
诗兴正酣之时,落笔之势仿佛能撼动五岳;诗作完成后,笑傲天地,心胸超然物外。
这一联展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与豪迈的诗才,强调其藐视权贵、志存高远的精神境界。
第六联: “功名富贵若长在,汉水亦应西北流。”
如果功名富贵真能长久,那么汉水也应该倒流向西北了。
诗人以反设的方式,讽刺世人对功名利禄的执迷,强调世事无常、富贵难久,充满嘲讽与豪迈的情绪。
写作特点:
- 豪放夸张,气势磅礴:诗人运用极度夸张的手法,展现华丽的江上游乐场景,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。
- 对比鲜明,立意深远:屈原与楚王的对比,展现才华流芳百世与权势终将覆灭的对立,强化诗歌主题。
- 结构严谨,层层递进:前四句描绘江上行乐,中间四句深化哲理,最后四句以豪情收束,全诗层次分明。
- 辞藻华美,音韵铿锵:诗中大量使用瑰丽的意象,如“玉箫金管”“乘黄鹤”等,使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。
整体赏析:
李白在这首诗中,以江上泛舟为起兴,展现其超脱尘世、追求自由的情怀。前半部分铺陈出奢华自在的游乐场景,表现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超然。中间部分通过仙人、海客、屈原、楚王的对比,揭示功名富贵终将消散,而文学和精神却能流传不朽的道理。最后以豪放的笔触,抒发诗人傲视权贵、不羁于世的情怀,直至以“汉水亦应西北流”作结,形成强烈的讽刺效果,强化了诗歌的主旨。整首诗情感奔放,意境瑰丽,充分展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和超然脱俗的精神境界。
启示:
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的超脱和对自由的追求,同时揭示了功名富贵的虚妄与短暂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狂放不羁的个性,也让我们深思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。权势和财富如过眼云烟,而真正能流传后世的,是精神和才华。诗人用洒脱的姿态告诉世人:不必执着于功名利禄,而应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生命的意义。
关于诗人:
李白(701 - 762)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座之一,而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李白。李白将中国的古典诗歌,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顶峰,并以卓越的成就影响了古今中外一代代优秀文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