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柳」李商隐

liu li shang yin

「柳」
曾逐东风拂舞筵,乐游春苑断肠天。
如何肯到清秋日,已带斜阳又带蝉。

李商隐

赏析:

这首诗作于诗人暮年之际,借柳树的春荣秋衰,映射自己从意气风发到迟暮哀叹的心境变化。诗人曾满怀理想,宦途却屡遭挫折,如今身世飘零,正如秋日的柳树,在斜阳与秋蝉的映衬下,更显凄凉无奈。

第一联:“曾逐东风拂舞筵,乐游春苑断肠天。”
你曾随东风轻拂舞筵,在乐游苑的春日里尽显生机。
诗人以“逐”字赋予柳枝生命力,仿佛它主动迎风而舞,营造出昔日春日繁华、美好欢乐的氛围。然而“断肠天”一句已隐含悲意,暗示此情已成过往,今昔对比即将展开。

第二联:“如何肯到清秋日,已带斜阳又带蝉。”
怎忍心熬到这深秋时节?如今你既承受着斜阳的余晖,又伴随着秋蝉的悲鸣。
秋日的柳树枯槁凋零,与春日的勃勃生机形成强烈对比。“肯”字赋予柳树人的情感,表达不愿面对衰败的痛楚,而“斜阳”与“秋蝉”更添萧索之感,寓意诗人身世沉浮、晚景凄凉。

整体赏析:

诗人以柳自喻,寄托身世感怀。昔日的春柳随风轻舞,象征诗人年少风华,而今日的秋柳在斜阳与秋蝉的映衬下,展现出衰落与孤寂,折射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叹。诗歌情感层层递进,从昔日的欢乐,到不忍面对的现实,再到最后的凄凉,深刻表现了世事无常与人生起落。

写作特点:

  1. 拟人手法,赋予柳树生命力:“逐东风”“肯到秋日”赋予柳树人一般的情感,使其不仅是景物,更成为诗人命运的象征。
  2. 对比鲜明,情感深刻:以春柳与秋柳对照,展现人生由盛转衰的巨大反差,增强诗歌的感染力。
  3. 语言精炼,意境深远:诗歌用字精妙,如“逐”“肯”“带”等字,使画面生动传神,寓意深远。

启示:

这首诗以柳的兴衰喻人生起伏,展现了世事变幻无常,也反映出诗人对年华易逝、抱负难展的深深感慨。它提醒我们,无论身处何种境遇,都要珍惜当下,不因外界变迁而失去自我。人生如柳,有春荣亦有秋衰,但重要的是在每一个阶段,都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命运。

关于作者:

li shang yin

李商隐(813 - 858),字义山,晚唐大家,擅骈文,尤工诗。诗与杜牧齐名,人称“小李杜”。怀州河内(今河南省焦作市)人。少年时,境况极为艰难九岁丧父,所谓“浙水东西,半纪漂泊”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霜月」李商隐
shuang yue li shang yin

「霜月」李商隐

「霜月」初闻征雁已无蝉,百尺楼高水接天。青女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里斗婵娟​。 李商隐 赏析:

Next
「金钱花」罗隐
jin qian hua

「金钱花」罗隐

「金钱花」占得佳名绕树芳,依依相伴向秋光。若教此物堪收贮,应被豪门尽劚将​。 罗隐 赏析: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