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金陵城西楼月下吟」
李白
金陵夜寂凉风发,独上高楼望吴越。
白云映水摇空城,白露垂珠滴秋月。
月下沉吟久不归,古来相接眼中稀。
解道澄江净如练,令人长忆谢玄晖。
赏析:
这首诗作于天宝三年(744年),当时李白因受到朝中权贵的排挤而离开长安,辗转各地。他来到金陵(今南京),在城西的孙楚楼夜登远望,面对清冷的秋夜和空寂的江城,触景生情,不仅抒发了自身的孤独与身世之感,也深切怀念南朝诗人谢朓(字玄晖)。
第一联:“金陵夜寂凉风发,独上高楼望吴越。”
金陵的夜晚寂静无声,凉风渐起,我独自登上高楼眺望吴越大地。
诗人点明时间、地点以及环境氛围。夜色深沉,秋风萧瑟,登楼远望,既显出孤独,也暗示即将抒发的思绪。
第二联:“白云映水摇空城,白露垂珠滴秋月。”
白云倒映在江水之上,连空旷的古城都仿佛轻轻摇曳,晶莹的露珠仿若从秋月中滴落。
这一联由俯视到仰望,构成一幅清冷动感的秋夜画面。“摇”与“滴”赋予静态景物以动态之美,渲染了夜晚的空寂和诗人内心的孤寂。
第三联:“月下沉吟久不归,古来相接眼中稀。”
月下独自沉吟,久久不愿归去,自古以来能真正相知的人何其稀少。
诗人沉思良久,感叹世事苍茫,知音难觅,既有对当下境遇的哀叹,也流露出对古人风骨的仰慕。
第四联:“解道澄江净如练,令人长忆谢玄晖。”
唯有谢朓深知“澄江净如练”的意境,使人不禁长久怀念他。
诗人借景抒怀,点明谢朓的诗句“澄江静如练”,表达对谢朓诗风和品格的钦佩,并寄托自己的知音之叹。
整体赏析: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登金陵城西楼远眺吴越的秋夜景象,同时借景抒怀,表达内心的孤寂与知音难求的感慨。诗人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,让夜晚的江城充满流动感,并借谢朓的诗句,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思想感情。全诗意境高远,格调苍凉,既有对当世的无奈,也有对前贤的景仰。
写作特点:
- 情景交融:诗人通过夜景描写,营造空寂的氛围,使自己的孤独感更显深沉。
- 用词精妙:“摇”“滴”等动词赋予静物以生机,使画面更具动感和感染力。
- 借古抒怀:由眼前景联想到谢朓,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,使诗歌意境更为深远。
- 构思精巧:由景入情,层层递进,最后以怀念谢朓收束,形成浑然一体的结构。
启示:
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非凡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,更折射出他对人生的感慨。面对壮丽江山,诗人并未感到欣喜,反而倍增孤独,知音难求的苦闷贯穿始终。这让我们思考,在人生的旅途中,真正的知己何其难得,而唯有文化和诗歌,才能跨越时代,使心灵相通。
关于诗人:
李白(701 - 762)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座之一,而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李白。李白将中国的古典诗歌,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顶峰,并以卓越的成就影响了古今中外一代代优秀文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