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沈园二首 · 其二」
陆游
梦断香消四十年,沈园柳老不吹绵。
此身行作稽山土,犹吊遗踪一法然。
赏析:
这首诗作于公元1220年,是陆游七十五岁重游沈园所作《沈园二首》的第二首。此时距离他与唐婉诀别已逾四十载,旧人已逝,旧地依旧,而诗人仍未能从情感的幽壑中走出。这首诗在第一首回忆与叹惋的基础上,更深层地表达了他一生对亡妻的痴情不变,以沉痛而克制的语调,传达了时间无法冲淡的情爱之殇。
第一联:“梦断香消四十年,沈园柳老不吹绵。”
她早已香消玉殒,四十年梦魂无依,沈园里的杨柳也老得不再飞絮吐绵。
开句“梦断香消”四字,用典自然,情感真挚,将亡妻的离世与自身的梦魂之断紧紧扣合,含哀带痛,语短情长。“四十年”虽非精确时间,却更突显其漫长、沉重之感。次句“柳老不吹绵”,既写园中眼前景象,又含自喻之意:沈园中的柳树亦如诗人一般,年老衰朽,不再生发;既无外在生趣,亦无内心欢情。昔日飞絮如梦,如今一切都已尘封而无声,时光不再。
第二联:“此身行作稽山土,犹吊遗踪一泫然。”
眼看此身将归黄土,仍要来此地凭吊旧迹,不禁热泪盈眶。
后两句写将死之人对旧情的最后深情回望。“稽山”即今浙江绍兴的会稽山,是陆游归葬之所。“此身行作稽山土”一句沉静哀伤,是生死有数的顿悟,也是对命运的顺受。而正因自知来日无多,“犹吊遗踪”才更显情之深、念之切。一个“犹”字,贯通今昔、连结生死,表现出他至死不渝的情感。尾句“一泫然”三字虽轻,却情感深重,泪水中包含了太多未竟的爱、无法诉的悔与叹息。
整体赏析:
这首诗如低回的挽歌,在第一首的基础上更显深沉,感情更显内敛却浓烈。全诗表面平淡,用语清丽,却将对亡妻的爱与思念浸透字里行间。梦断、香消、柳老、将死,层层递进,情感愈发浓烈,最终汇聚成一句“犹吊遗踪一泫然”,将哀伤推向极致。这首诗不仅是悼念唐婉的诗,更是陆游晚年对一生情感的总结——不悔、不忘、不舍。
写作特点:
此诗延续了陆游一贯的“情深而词淡”风格,语言不饰雕琢,却每一句都直指人心。通过眼前景象的描写与自我命运的投射,实现了景与情、今与昔、生与死的完美融合。前后两联各自对仗自然,节奏沉稳,用词极具分寸,尤其“犹”“泫然”两字意境悠长,回味无穷,展示出诗人晚年深厚的艺术修养与情感力量。
启示:
这首诗让人感受到,真正的情感不随时间老去,也不因死亡断绝。陆游至死不忘唐婉,这份忠贞与深情,穿越了人生的风霜与坎坷,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最打动人心的一种情感姿态。它启示我们:有些人,有些事,即使不能重来,也值得一生铭记;而深情,不需要喧嚣,它沉默如山,却厚重如海。
关于诗人:
陆游(1125-1210),字务观,号放翁,南宋文学家、史学家、诗人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陆游是最多产的诗人之一,存世诗作约9300首,他的诗以恢弘的爱国主义情怀著称,反映南宋人民抗击侵略、反对投降的时代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