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武陵春 · 风住尘香花已尽」李清照

wu ling chun · feng zhu chen xiang hua yi jin

「武陵春 · 风住尘香花已尽」
风住尘香花已尽,日晚倦梳头。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语泪先流。
闻说双溪春尚好,也拟泛轻舟。只恐双溪舴艋舟,载不动许多愁。

李清照

赏析:

这首词作于南宋时期,作者身处国破家亡的动荡时代,心中充满家国之恨与个人哀愁。全词借暮春残景抒发忧思,情感深沉,意境悠远,展现出词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哀叹。

上半段:

“风住尘香花已尽,日晚倦梳头。”
风停了,花儿凋零殆尽,唯有尘土间仍残留花的香气。日已西斜,我却无心梳妆打扮。
诗人借落花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,“风住尘香”点出风雨方歇,花已化作尘泥,充满了岁月无情的意味。“日晚倦梳头”则是对内心愁苦的直接表现,连日常的梳妆也无心打理,可见悲伤之深。

“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语泪先流。”
世间万物依旧,而人事已非,一切皆成过往。想要诉说,却未曾开口,泪水已夺眶而出。
“物是人非”道出最深的伤痛——景物依然,而曾经的人事已不可追,寥寥数语,道尽沧桑巨变。“欲语泪先流”更是全词情感高潮,一种哀伤到无法言语的深切悲痛油然而生。

下半段:

“闻说双溪春尚好,也拟泛轻舟。”
听闻双溪春色依旧,我也想乘舟前往游赏。
此句语气由哀转平,似乎词人想暂时摆脱悲伤,寄情山水,以消愁绪。然而,这只是一种短暂的念想,真正的情感流向尚未完全展开。

“只恐双溪舴艋舟,载不动许多愁。”
但我只怕双溪上那小小的舟楫,承载不了我满怀的愁绪。
最后一句戛然而止,却余韵悠长。词人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,赋予其沉重的分量,以至于连一叶扁舟都无法承载,这种夸张的表达让愁绪更显绵长无尽,令人唏嘘。

整体赏析:

这首词以暮春残景为引,逐层递进地展现出作者的忧思与哀愁。上半阕写春光消逝、人事变迁,勾勒出哀伤的氛围;下半阕以游春为引,展现转瞬即逝的希望,最终以“载不动许多愁”点题,将愁绪推向极致。词人巧妙地运用比喻、象征、夸张等修辞,使得全词情感饱满,意境深远,令人回味无穷。

写作特点:

  1. 意象深远,情景交融:以落花、晚风、小舟等意象,渲染出一种残春落寞之感,既写景又寓情。
  2. 层层递进,情感起伏:从哀伤到短暂的希望,再到更深的绝望,情感不断变化,富有节奏感。
  3. 语言简练,余韵悠长:“物是人非事事休”“只恐双溪舴艋舟,载不动许多愁”等句,看似平淡却深藏无尽情感,言有尽而意无穷。

启示:

这首词借助暮春景象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无尽哀愁,表达了物是人非、世事无常的感慨。人生总有聚散离别,往昔美好或许难以挽回,但时间依旧向前。面对悲伤,我们或许可以像词人一样寄情山水,虽然不能彻底释怀,但至少能找到些许慰藉。

关于诗人:

Li Qing-zhao

李清照(1084 - 1156)​,自号易安居士,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,齐州章丘(今山东济南)人。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。她的诗词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,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女作家,水星上其中一座环形山以她的名字命名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声声慢 · 寻寻觅觅」李清照
sheng sheng man · xun xun mi mi

「声声慢 · 寻寻觅觅」李清照

「声声慢 ·

Next
「春寒」陈与义
chun han · chen yu yi

「春寒」陈与义

「春寒」二月巴陵日日风,春寒未了怯园公。海棠不惜胭脂色,独立蒙蒙细雨中。 陈与义 赏析: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