韦应物

Wei Ying-wu

韦应物(737-786以后),京兆长安人。青年以三卫郎事唐玄宗,任侠使气,狂放不羁。安史之乱后,开始静心读书,应举中进士。先后任滁州、江州、苏州刺史,因此有韦江州、韦苏州之称;又因曾任左司郎中,还有韦左司之称。其诗集有《韦苏州集》,内容包括关心民间疾苦、表达忤时愤世、描写田园景物等;艺术手法上受谢灵运、王维,特别是受到陶渊明的影响很深,语言简淡,风格秀朗。韦诗以描写田园景物者最为有名,尤为后人传唱不绝。

主要作品:

主要经历:

韦应物出身于京兆韦氏,韦氏是关中的世家大族,唐代时长安有“城南韦杜,去天五尺”的俗谚,可见两个家族地位之显赫。据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记载,韦氏共有九房,在唐代曾出过十四个宰相。韦应物出自韦氏逍遥公房,其六世祖韦敻是北朝时期的隐士,北周明帝为其赐号逍遥公,因此其后代被称为逍遥公房。五世祖韦冲,在隋代曾官至民部尚书。高祖韦挺,曾于唐太宗时期任御史大夫等职。

曾祖韦待价在武则天时期担任宰相。到了韦应物的祖父这一代,韦氏的地位开始逐渐衰落,祖父韦令仪官至宗正少卿。其父韦銮曾任少监,也是品级较低的中级官吏,不过韦銮及其兄长韦鉴皆以绘画见长,是著名的画家。从后来韦应物多次罢官后寄居寺庙以及其诗的内容来看,他的家中已经没有什么丰厚的产业了。

韦应物出生在这样的家族中,其仕途的起点还是很高的。十五岁时,他就以门荫补右千牛,成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御前侍卫。在韦应物的诗中,我们可以看到他作为三卫郎时的情景。在这段日子里,他曾扈从唐玄宗一同游玩、打猎、欢宴。皇帝、后妃、大臣在享受奢侈的生活时,这些侍卫都陪同在侧,甚至可以分享统治者的骄奢生活。

当时的三卫中有很多恩荫贵族子弟,这些纨绔子弟入伍后常常仗着家族、父兄的权势,胡作非为。韦应物也不例外,他在《逢杨开府》中写道:少事武皇帝,无赖恃恩私。身作里中横,家藏亡命儿。朝持樗蒲局,暮窃东邻姬。司隶不敢捕,立在白玉墀。骊山风雪夜,长杨羽猎时。一字都不识,饮酒肆顽痴。可见少年韦应物也曾恃着皇恩与家族势力,有过一段飞扬跋扈的荒唐岁月。

天宝十四载(755),安史之乱爆发,后来长安沦陷,唐玄宗逃往蜀地,韦应物也就流落失业了。乾元年间,韦应物重返太学,恢复了太学学籍,不过此时的皇帝已经变成了唐肃宗,他的三卫职务已经无法恢复了。也大约是在太学学习时期,韦应物才开始“把笔学题诗”,发奋读书。

唐代宗广德年间,韦应物任洛阳县县丞。此时的洛阳,遭受了战火的荼毒,曾经繁华的东都变成了一座“空城”。韦应物在《广德中洛阳作》中写道:时节屡迁斥,山河长郁盘。萧条孤烟绝,日入空城寒。可见洛阳城的荒凉萧条。在韦应物任洛阳丞期间,军阀势力横行。不过韦应物是一个勤政刚直的县丞。

永泰元年(765),他因惩罚不法军士,与侄子韦班皆被控告投诉。永泰中,余任洛阳丞,以扑抶军骑。时从子河南尉班,亦以刚直为政,俱见讼于居守。因诗示意,府县好我者,岂旷斯文。此时的韦应物便萌生了辞官归隐的想法,他在诗中写道:“不能林下去,只恋府廷恩。”不过唐代有“居官者以五岁为限”(《通典》卷十九)的规定。

大历三年(768),韦应物洛阳丞的职务任满五年,便辞官了。辞官之后,韦应物与妻子闲居在洛阳的同德精舍。这段时期,他游历了很多地方,常与“大历十才子”等众多文人交流、唱和,写下了很多诗篇。

大历六年(771),韦应物在洛阳任河南府兵曹参军。两年后,又因病辞官,继续在洛阳同德精舍寄居。

大历九年(774),因京兆尹黎干推荐,韦应物赴长安任京兆府功曹参军,并且代理京兆府高陵县令。高陵县令是京兆畿县令,经历了战乱之后,催督徭役的任务十分繁重。面对沉重的徭役,他在诗作中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与不忍逼迫,以及归隐山林的愿望。如在《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》中写道:直方难为进,守此微贱班。开卷不及顾,沉埋案牍间。兵凶久相践,赋徭岂得闲。促戚下可哀,宽政身致患。日夕思自退,出门望故山。君心倘如此,携手相与还。

约大历十二年(777),与他相守20年的妻子去世,悲痛之下,他写了很多悼念亡妻的诗作,如《伤逝》《往富平伤怀》《出还》等。

大历十三年(778),韦应物任鄠县(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)县令。鄠县是长安西郊的风景区,有渼陂等郊游胜地。在鄠县,他有了一些闲适之趣,但也有很多治理县政的烦恼。

大历十四年(779),唐代宗驾崩,德宗继位。举荐他的京兆尹黎干获罪,韦应物因此受到牵连,改任栎阳县令。后来,韦应物又称病辞官,在长安西郊的善福精舍闲居。善福精舍位于长安西郊沣水畔,是一处幽静的居所,韦应物在这里度过了约两年的田园生活,吟咏甚多。

建中二年(781),朝廷起用韦应物为尚书比部员外郎。尚书省又称“南宫”,韦应物在诗作中也多次提到。在他这段时期的诗作中,多有望月、看花、鸟啼、蝉鸣等意象,唯有休沐与亲友相聚时他方能感受到轻松惬意。如他在《答端》中写道:郊园夏雨歇,闲院绿阴生。职事方无效,幽赏独违情。物色坐如见,离抱怅多盈。况感夕凉气,闻此乱蝉鸣。

建中三年(782),韦应物出任滁州(今安徽省滁州市)刺史。滁州是位于江淮之间的一座山城,韦应物在《登楼寄王卿》中写道:数家砧杵秋山下,一郡荆榛寒雨中。可见滁州城之萧条。他在《答崔都水》中写道:氓税况重叠,公门极熬煎。责逋甘首免,岁晏当归田。可见,当时滁州赋税徭役非常沉重,诗人在怜悯百姓的同时,再次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。

约兴元元年(784)冬,韦应物罢任滁州刺史,后在滁州西涧闲居。

贞元元年(785),韦应物被任命为江州(今江西省九江市)刺史。关于江州的情形,他在《始至郡》中写道:斯民本乐生,逃逝竟何为。旱岁属荒歉,旧逋积如坻。到郡方逾月,终朝理乱丝。宾朋未及宴,简牍已云疲。可见当时的江州百姓遭遇荒年,赋税繁重,纷纷逃亡。韦应物在此任职其政务也是非常繁重的。

贞元三年(787),韦应物奉调入京任左司郎中。左司郎中是尚书都省的重要属官,不过关于任职左司郎中期间的情况,在他的诗中少有反映。次年,韦应物再次外放,任苏州刺史。苏州与滁州、江州不同,是一个“大藩”。他在《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》中写道:吴中盛文史,群彦今汪洋。方知大藩地,岂曰财赋强。可见苏州不仅富庶,而且人才济济。在苏州,韦应物与顾况、孟郊、丘丹、秦系等都有诗文往来。孟郊在写给韦应物的《春日同韦郎中使君送邹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阳》中写道:“太守不韵俗,诸生皆变风。”赞扬了韦应物在政风教化上的影响。

约贞元七年(791),韦应物罢任苏州刺史。不过由于韦应物在苏州任刺史期间,为官清廉,所以罢任时,因家贫无法返回长安,便在苏州城外的永定寺寄居。大约在次年,韦应物在苏州去世。

韦应物的一生一直在不断地入仕,不断地归隐。入仕时他勤于政务,善于反思,又心怀百姓,不愿横征暴敛;然而他又对归隐山林的生活十分向往,写下了很多山水诗,并多次在诗文中表达了隐逸山林的愿望。因此他多次罢官闲居,是一个典型的吏隐诗人。

文学成就:

韦应物出生在一个特殊的时代,他经历了八年的安史之乱,见证了唐代由盛向衰的过程。这一时期是唐诗比较岑寂的时期,文学史上称为大历时期。大历时期的诗人没有了盛唐诗人的激情与豪迈,尽管有部分诗作反映了这个动乱时代的社会现实,但大多只局限于个人的生活范围和自我感受。而韦应物的诗却卓然不群,自成一家。

韦应物是一位山水田园派诗人,后人常将他与陶渊明并称为“陶韦”,与王维、孟浩然、柳宗元合称为“王孟韦柳”。韦应物的山水诗景致优美如画,意境幽寂淡远,诗中还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,对人生的思考和情感的抒发,为后世称许。其五言古诗成就最高。白居易在《与元九书》中对韦应物的诗评价为:“近岁韦苏州歌行,才丽之外,颇近兴讽;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,自成一家之体。今之秉笔者,谁能及之?”

韦应物是陶渊明的追随者、继承者,虽身在官场,却向往田园,因此他一次次地出仕,又一次次地归隐。而且他每次闲居之处都在寺庙中,并常与僧人交流唱和,希望能从佛门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送别」王维
song bie wang wei

「送别」王维

「送别」下马饮君酒, 问君何所之。君言不得意, 归卧南山陲。但去莫复闻, 白云无尽时。 王维 释义:

Next
「桃源行」王维
tao yuan xing

「桃源行」王维

「桃源行」渔舟逐水爱山春, 两岸桃花夹古津。坐看红树不知远, 行尽青溪不见人。山口潜行始隈隩, 山开旷望旋平陆。遥看一处攒云树,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