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塞下曲」
王昌龄
饮马渡秋水, 水寒风似刀。
平沙日未没, 黯黯见临洮。
昔日长城战, 咸言意气高。
黄尘足今古, 白骨乱蓬蒿。
释义:
这首乐府曲和《塞上曲》一样,都是表达作者反战思想的。如果《塞上曲》还是含蓄讽喻的风格的话,那么《塞下曲》就是作者反对战争、向往和平生活心情的表达了。
此诗是以长城为背景来叙述的,以第一人称,用“我”的视角来描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。“饮马渡秋水,水寒风似刀”,用水的冰冷刺骨来侧面说明塞外环境的恶劣。风和刀的比喻,在唐人诗歌里多有运用,如“风头如刀面如割”,应该是那个时期诗人们普遍的日常用语。
“平沙日未没,黯黯见临洮。”这两句诗情景交融,很好地写出了作者所见。从“渡秋水”到“见临洮”,写实感很强,朴实无华,信手写来,却感伤至极。“黯黯”两字叠用,通过声音的重复来表达心中的哀怨,实在是入木三分。
后四句写长城一带,发幽古之思,历来战争不断,白骨成丘,景象凄惨。所谓“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”、“一将功成万骨枯”,多少征战将士的白骨都被遗弃在莽莽野草之间,多少辉煌的人世功名都掩埋在了那漫漫的黄沙之下!全诗写得触目惊心,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非战思想。
关于诗人:
王昌龄(约690-约756),字少伯,京兆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。开元十五年(727),登进士第,任秘书省校书郎。王昌龄诗以边塞、闺情宫怨和送别为多,生前就负盛名。他的七绝与李白并称,被誉为“七绝圣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