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长相思 · 其二」李白  

chang xiang si ii

「长相思 · 其二」
日色欲尽花含烟,月明如素愁不眠。
赵瑟初停凤凰柱,蜀琴欲奏鸳鸯弦。
此曲有意无人传,愿随春风寄燕然。
忆君迢迢隔青天。
昔日横波目,今作流泪泉。
不信妾断肠,归来看取明镜前。

李白

赏析:

这首词作于唐代,是《长相思》四首中的第二首,表现了一位女子对远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。全词以春景起兴,通过环境渲染和心理描写,展现相思之苦。诗人采用细腻柔婉的笔触,描绘出离别后的孤寂与愁绪,抒发了深挚的感情。

第一段:日色欲尽花含烟,月明如素愁不眠。
夕阳西下,暮色朦胧,花蕊仿佛笼罩在轻烟之中。皎洁的月光如同白色的素绢,我却因愁思而无法入眠。 这一联以景衬情,营造出朦胧幽静的氛围。黄昏的花、夜晚的月,皆带有几分忧郁,反映出女主人公内心的惆怅和难以排遣的思念。

第二段:赵瑟初停凤凰柱,蜀琴欲奏鸳鸯弦。
刚刚放下赵国瑟琴,那雕刻着凤凰的琴柱仍带余温。想要拨动蜀琴的鸳鸯弦,却又不敢触碰那离别的愁绪。 诗人以琴喻情,琴声是思念的寄托,但弹奏却又怕勾起更深的忧伤,表现出女主人公欲诉还休的情感矛盾。

第三段:此曲有意无人传,愿随春风寄燕然。忆君迢迢隔青天。
这首琴曲充满深情,却无人能为我传达。只希望它能随着春风,飘向遥远的燕然,送到你耳边。我思念的君啊,你远在天际,迢迢难以相见。 这里运用了虚拟想象,以“春风”作为传递相思的媒介,突出距离的遥远和思念的无奈,进一步深化离愁别绪。

第四段:昔日横波目,今作流泪泉。不信妾断肠,归来看取明镜前。
往日那顾盼生辉的双眼,如今已化作无尽的泪泉。如果你不相信我相思成疾,就请归来看看镜中的我,是否已经憔悴不堪。 这一联由回忆昔日美好转入眼前愁苦,泪水成为相思最直观的象征。最后以“归来看取明镜前”表达殷切期盼,情感达到高潮,催人泪下。

整体赏析:

全词通过女子独处时的所见、所闻、所思、所感,细腻展现了离别相思的痛苦。由夕阳、月色、花朦胧的外部环境,到琴声、春风、泪眼等内心活动,层层递进,情感逐渐深沉。全篇感情真挚,语言柔婉,既有李清照词的缠绵悱恻,又有《古诗十九首》的深沉幽怨。

写作特点:

  1. 以景衬情,情景交融:黄昏、月夜、琴声、春风,皆为衬托相思之情,使词作更加感人。
  2. 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:琴声寄托思念,春风成为信使,增添了诗意的美感和意境的幽远。
  3. 层层递进,步步深化:从夜色思念,到琴声欲奏,到愿随春风,再到泪眼憔悴,情感愈加深沉,增强感染力。
  4. 用典自然,富有诗意:“赵瑟”“蜀琴”“鸳鸯弦”皆暗含深意,赋予作品文化韵味,使其更加含蓄悠长。

启示:

这首词展现了离别相思的痛苦,表达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深情与执着。它不仅反映了古代女性对情感的忠贞,也启示我们珍惜身边的人,莫待离别才知情深。此外,诗人通过“愿随春风寄燕然”,展现了对爱情的美好寄托,说明思念虽苦,但仍充满希望和期盼,这种情感共鸣在千年之后依然动人心弦。

关于诗人:

Li Bai

李白(701 - 762)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唐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座之一,而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李白。李白将中国的古典诗歌,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顶峰,并以卓越的成就影响了古今中外一代代优秀文人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长相思 · 其一」李白  
chang xiang si i

「长相思 · 其一」李白  

「长相思 ·

Next
「行路难 · 其一」李白  
xing lu nan

「行路难 · 其一」李白  

「行路难 ·

You May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