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」
刘长卿
汀洲无浪复无烟, 楚客相思益渺然。
汉口夕阳斜渡鸟, 洞庭秋水远连天。
孤城背岭寒吹角, 独戍临江夜泊船。
贾谊上书忧汉室, 长沙谪去古今怜。
赏析:
这首诗当作于刘长卿被贬至朗州、长沙一带时期,前后与他所作《长沙过贾谊宅》一诗属同一背景。诗人借途中所见所感,通过写景抒怀,表达了贬谪途中的孤独感和人生无奈,尤以贾谊为喻,寄托自身哀怨之情。
第一联:“汀洲无浪复无烟,楚客相思益渺然。”
水边沙洲无风无浪,也没有炊烟袅袅,楚地旅人的思念之情更觉渺茫难寄。
这一联以极静的画面开篇,“无浪”“无烟”营造出空旷孤寂的氛围,而“楚客相思”点明诗人思念旧交之情,也隐含漂泊天涯、无所依凭的愁绪。
第二联:“汉口夕阳斜渡鸟,洞庭秋水远连天。”
傍晚的夕阳下,鸟儿斜飞渡江,浩渺的洞庭湖秋水与天边交接。
此联写远景,视野辽阔而苍茫,夕阳渡鸟与秋水连天交相辉映,却更显孤寂冷清,映衬出诗人内心的落寞与感伤。
第三联:“孤城背岭寒吹角,独戍临江夜泊船。”
背靠山岭的孤城中传来阵阵寒号角声,我独自在江边守戍之地夜泊小舟。
写所见所闻,号角声增添了寒意,江边夜泊则突显出诗人身处孤寂的境遇,抒发了被贬途中的凄清与愁苦。
第四联:“贾谊上书忧汉室,长沙谪去古今怜。”
贾谊因忠心上书忧虑汉朝国事,被贬长沙,古今之人皆为他感伤。
尾联转入议论,以贾谊自比,既表达对古人的怜悯,也寄寓自己因直言敢谏而受贬的苦楚,借古抒怀,含蓄深远。
整体赏析:
全诗起于水面汀洲的静景,继而描写汉口、洞庭的开阔风光,再写夜间城角江船的感受,最后以贾谊事作结,情景层层推进,渐入深远。诗人在贬谪途中见山水而生愁思,由怀旧交而及自怜,通过遥想贾谊古事,抒发内心的不平与哀叹。这首诗与前作《长沙过贾谊宅》一脉相承,皆借贾谊影射自身境遇,构思精巧,寓意深沉。
写作特点:
此诗以写景为主线,将旅途中所见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情感融为一体。写景虽静,意境却极其丰富,“无浪”“无烟”“渡鸟”“秋水”营造出一种冷清萧瑟的氛围,而“孤城”“吹角”“独戍”“泊船”又充满现实苦境的描摹。最后以典入诗,用贾谊寄托诗人忧愤之情,使得整首诗沉郁顿挫而含蓄有力。
启示:
这首诗展现了古代文人面对贬谪、身世沉浮时内心的沉郁与坚韧,借山水写心境,以古人寄情怀,体现出一种“虽万千人吾往矣”的精神。人生旅途中,虽有沉浮变故,但仍可如刘长卿般,将心事寄托于江山风物之中,沉静从容而不失人格风骨。
关于诗人:
刘长卿(?-约786),字文房,河间(今河北献县)人。少时读书嵩山中,后移家鄱阳(今江西),开元二十一年(公元七三三年)进士及第。他的诗也属于王、孟一派,五言诗最著名,也最为自负,曾自以为“五言长城”,即是无人能超越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