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自谴」罗隐

zi qian · luo yin

「自谴」
得即高歌失即休,多愁多恨亦悠悠。
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来明日愁。

罗隐

赏析:

这首诗作于晚唐时期,彼时朝政腐败,士人报国无门,罗隐虽才名显赫,却屡遭贬抑、屡试不第,心中积郁难平。此诗即是他在屡次不得志后所写,既是对世事不公的愤懑之叹,也是他“玩世不恭”的一种排遣方式。诗人以旷达姿态掩饰内心的愁恨,形成诗中“放歌纵酒”与“无可奈何”的双重情绪。

第一联:“得即高歌失即休,多愁多恨亦悠悠。”
得意时就放声高歌,失意时便由他而去,满腹愁怨也只当风轻云淡、一笑了之。
此联以旷达之语描绘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。前句“得即高歌,失即休”,是一种主动洒脱的自我调节;后句“不言愁恨难排”,却以“亦悠悠”轻描淡写,显得更有意味。看似轻率,实则深沉,诗人借“悠然”态度掩盖心头愁绪,反映的是对现实深重不满后的自我消解。

第二联:“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来明日愁。”
今日有酒今日醉个痛快,明日若有忧愁,那便等明日再去烦恼。
这两句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“及时行乐”的旷达姿态。看似自暴自弃,实则是面对无能为力的现实后的一种反抗姿态。诗人不再寄希望于朝廷,也不再试图直言进谏,而是选择“沉默式不合作”,在消极中保留内在尊严。这种狂士形象,既具有个性化色彩,又带有时代的共鸣,是晚唐士人精神状态的典型写照。

整体赏析:

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放达不羁、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,实则是诗人对人生失意、理想破灭后的一种痛苦排遣。诗人塑造了一个“高歌纵酒、不问世事”的旷士形象,但在“醉”与“休”背后,却隐藏着对朝廷的绝望和对命运的无力感。诗的语言简练自然,但结构极富变化与韵律美,四句诗重叠中见起伏,淡语中藏沉痛,将“无奈”写得极具力度,是一首极具表现力的咏叹调。

写作特点:

这首诗在艺术上最成功的地方,是以“重叠中见变化”的方式表达情感,四句皆关乎“得失”“愁怨”“酒醉”,但句句意不同,层层递进,使简单情绪获得了复杂的审美张力。诗人以表面的达观表现内心的深沉愤懑,在嘲弄中保留尊严,在沉醉中显出警醒。这种“表放内抑”的写法,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,也突出了诗作的社会批判意义。

启示:

这首诗给予我们的启示是:当理想与现实无法调和,当呼声得不到回应,沉默或许也是一种有力的表达。罗隐的“今朝有酒今朝醉”,不是对生活的轻视,而是一种“无言的抗议”,一种消极中的坚守。在纷扰世道中,有时“笑看风云”比“怒发冲冠”更能传递深沉的力量。这正是诗人在苦闷与不平中,所展现出的孤傲、深情与悲凉。

关于作者:

Luo Yin

罗隐(833-909),本名横,字昭谏,自号江东生,唐代诗人,杭州市人。他的诗有正视现实、直面人生的入世精神,勇敢地以诗笔抗争社会的黑暗,抨击社会的弊政,反映社会的民生疾苦,抒写个人的坎坷遭遇。

Total
0
Shares
Prev
「过分水岭」温庭筠
guo fen shui ling

「过分水岭」温庭筠

「过分水岭」溪水无情似有情,入山三日得同行。岭头便是分头处,惜别潺湲一夜声。 温庭筠 赏析:

Next
「鹦鹉」罗隐
ying wu · luo yin

「鹦鹉」罗隐

「鹦鹉」莫恨雕笼翠羽残,江南地暖陇西寒。劝君不用分明语,语得分明出转难。 罗隐 赏析:

You May Also Like